为全面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民政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县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救助、精准帮扶”原则,自202x年3月起集中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本次整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源头预防、街面巡查、安置衔接等关键环节,通过完善机制、强化协同、创新服务,全面提升救助管理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本次专项整治历时6个月(202x年3月至8月),覆盖全县12个镇(街道)、87个村(社区),累计出动工作人员1200余人次,开展联合巡查86次,发放救助物资320余份,成功劝返流浪乞讨人员187人次,其中返乡安置62人、纳入特困供养21人、临 ……略…… 愿者”三级网格体系,将流浪乞讨人员排查纳入网格化管理日常事项,通过“敲门行动”“微信报备”等方式,累计收集群众线索45条,成功干预潜在流浪风险人员12人。
(二)聚焦精准施策,创新“分类救助”服务模式
针对流浪乞讨人员成因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我县打破“一刀切”救助模式,建立“评估-干预-跟踪”全流程服务机制。
精准评估定类别:联合公安、卫健部门组成评估小组,通过身份核查、谈话交流、信息比对等方式,将救助对象分为“临时困难型”(如务工不着、家庭变故)、“精神障碍型”“未成年人/残疾人特殊_”三类,分类制定救助方案。例如,对精神障碍流浪人员,协调县精神卫生中心提供专业治疗;对未成年人,启动“儿童福利机构代养”程序。多元联动强干预:针对不同类别对象,联动多部门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临时困难人员,发放“救助联系卡”,提供食宿、返乡车票等基本保障;对反复流浪人员,联合镇街、村社干部走访其户籍地,协调落实低保、特困供养等政策;对智力/精神障碍人员,通过DNA比对、人像识别等技术手段,协助查找亲属,累计帮助11名流浪人员找到家人。跟踪回访防反复:建立“救助后3个月跟踪”制度,通过电话回访、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救助对象后续生活状况。例如,对返乡安置的62名人员,镇街民政办每月与其亲属或村社干部沟通,协调解决就业、就医等实际困难,目前已有28人实现稳定就业。
(三)完善制度机制,筑牢“源头治理”防线
为从根本上减少流浪乞讨现象,我县坚持“救助+治理”双轮驱动,从源头预防上下功夫。
强化监护责任落实:针对因监护缺失导致的流浪问题,联合法院、司法部门开展“监护缺失专项治理”,对3名拒不履行监护义务的父母启动法律程序,依法撤销监护资格并指定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易流浪_,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累计开展心理疏导、课业辅导等活动42场次。优化就业帮扶服务:针对因缺技能、无岗位导致流浪的人员,依托县就业服务中心开设“流浪人员就业绿色通道”,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服务。专项整治期间,已有15名流浪人员通过培训实现就业,其中7人在工业园区企业稳定务工。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普及救助政策,累计发放《救助管理办法》宣传手册20xx余份,在城区主要路口设置救助引导牌35块;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救助案例”“求助方式”等内容12期,群众主动报告流浪线索的数量较整治前增长40%。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尽管本次专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