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县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调研报告

2025-09-11 14:34:56 妙笔智库

  目录/提纲:……

县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调研报告

  一、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运行的现状与成效

  (一)平台载体逐步完善,解纷网络实现“全覆盖”

  (二)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协同联动破除“中梗阻”

  (三)方式方法持续创新,服务质效得到“新提升”

  二、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运行的突出问题

  (一)部门协同仍有“温差”,联动效率待提升

  (二)数字赋能存在“浅层”,技术应用需深化

  (三)队伍能力存在“短板”,专业素养待加强

  (四)群众参与存在“被动”,自治活力待激发

  三、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的具体实践与启示

  (一)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破解“九龙治水”困局

  (二)打造“数字化”解纷平台,提升“智治”服务效能

  (三)实施“精准化”能力提升,锻造“硬核”调解队伍

  (四)培育“本土化”参与模式,激活“自治”内生动力

  四、深化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制度保障,在“长效化”上求突破

  (二)深化数字融合,在“智能化”上提质效

  (三)加强队伍建设,在“专业化”上强支撑

  (四)激发群众参与,在“自治化”上添活力

  ……

  县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决策部署,紧扣2025年“基层治理现代化突破年”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实际,县委办公室联合县司法局、县局组成专项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12个乡镇(街道)、28个村(社区)、16个基层调解组织,召开座谈会10场,系统梳理了我县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运行现状,总结创新实践,剖析问题短板,提出优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运行的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我县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原则,以“整合资源、健全网络、创新方式”为抓手,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单一主导”向“多元协同”转变,初步构建起“领导、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治理格局。2025年1—6月,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4236件,成功化解4012件,成功率94.7%,较202x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总量同比下降28.6%,其中因矛盾纠纷激化引发的越级访下降41.3%,群众对化解工作的满意度达91.5%,较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基层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作用显著增强。

  (一)平台载体逐步完善,解纷网络实

  ……略…… 

  激动的当事人提供“一对一”干预,成功化解因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17起。

  二、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运行的突出问题

  尽管我县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对照2025年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要求和群众期待,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门协同仍有“温差”,联动效率待提升

  部分单位对“多元化解”认识存在偏差,存在“重本部门职责、轻整体协同”现象。如2025年3月,XX乡某企业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访,人社部门认为是企业经营问题应由乡镇协调,乡镇则认为工资核算需人社部门介入,双方推诿3天才联合处置,导致矛盾升级。调研发现,此类跨部门矛盾中,约21%的问题因职责边界模糊、信息共享不及时延误化解,反映出联动机制的刚性约束仍需加强。

  (二)数字赋能存在“浅层”,技术应用需深化

  虽然已建成“智慧调解”平台,但功能拓展不足、使用率偏低。一方面,平台仅实现线上受理、进度查询等基础功能,智能分案、风险预警等核心模块尚未开发,78%的调解员仍依赖传统纸质台账记录;另一方面,部门数据壁垒未完全打通,公安的警情数据、民政的婚姻登记数据、市场监管的经营异常数据等未与调解平台实时共享,导致部分矛盾隐患难以提前发现。如2025年5月,XX村一对夫妻因感情不和多次争吵,社区网格员虽察觉异常但未同步婚姻登记系统的“离婚冷静期”信息,未能及时介入调解,最终发展为肢体冲突。

  (三)队伍能力存在“短板”,专业素养待加强

  基层调解员队伍呈现“两多两少”特点:退休干部、村社干部等“经验型”人员多(占比68%),法律、心理等“专业型”人才少(仅占12%);兼职调解员多(占比83%),专职调解员少(仅占17%)。部分调解员对新出台的《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掌握不牢,2025年上半年因法律适用错误导致调解协议被法院撤销的案例达5起。,培训形式单一(以集中授课为主)、针对性不强(缺乏模拟调解、案例复盘等实战训练),调解员普遍反映“学了用不上、用了没学精”。

  (四)群众参与存在“被动”,自治活力待激发

  部分群众对多元化解机制认知度不高,仍存在“有纠纷找、有问题闹法庭”的惯性思维。调研显示,仅35%的受访者能准确说出3种以上调解渠道,28%的群众认为“调解就是和稀泥”,更倾向于通过诉讼或上访解决问题。同时,乡贤、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不健全,XX镇“乡贤调解团”虽有32人,但多为临时召集,缺乏常态化活动经费和激励措施,2025年上半年仅开展调解活动8次,作用发挥有限。

  三、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的具体实践与启示

  针对上述问题,我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一)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破解“九龙治水”困局

  一是制定《XX县矛盾纠纷化解责任清单(2025版)》,细化32个部门的117项具体职责,明确“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化解”的主体责任,将矛盾化解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占比8%)和领导干部述职内容。二是推行“首接负责制”,规定首个受理矛盾的部门须在24小时内启动化解程序,3日内提交书面处置方案,未按要求落实的由县监委约谈主要负责人。2025年以来,因首接责任落实不到位约谈部门负责人3人次,倒逼部门主动作为。三是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县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司法、人社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对复杂矛盾“把脉问诊”,累计解决跨领域矛盾47件。

  (二)打造“数字化”解纷平台,提升“智治”服务效能

  以2025年全省“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为契机,升级“智慧调解”平台2.0版本,重点开发三大功能模块:一是“智能分案”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矛盾类型、地域分布、调解员擅长领域等信息,自动生成最优调解方案,分案准确率提升至90%;二是“风险预警”模块,对接公安“雪亮工程”、民政“婚姻登记”、市场监管“企业信用”等12个部门数据,对家庭暴力、欠薪欠资、_聚集等18类风险点设置预警阈值,2025年6月通过预警提前介入化解矛盾23起;三是“远程调解”模块,依托县乡村三级视频会议系统,为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异地纠纷双方提供“云调解”服务,累计完成远程调解126件,节省当事人时间成本超70%。

  (三)实施“精准化”能力提升,锻造“硬核”调解队伍

  针对队伍“专业性不足、实战经验欠缺”问题,创新“三维培养”模式:一是“导师带徒”强基础,从退休法官、优秀律师、资深调解员中选拔20名“调解导师”,与100名青年调解员结对,通过“跟案学、案例点评、模拟演练”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