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县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优化调研报告

2025-09-11 14:34:57 妙笔智库

  目录/提纲:……

县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优化调研报告

  一、XX县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的实践基础

  (一)制度框架逐步健全,管理责任有效落实

  (二)仓储布局更趋合理,基础保障能力增强

  (三)物资结构持续优化,针对性显著提升

  (四)管理机制不断创新,规范水平稳步提高

  二、当前物资储备管理中的短板弱项

  (一)物资动态管理存在盲区,“常储常新”目标未完全实现

  (二)仓储设施智能化水平偏低,管理效能有待提升

  (三)基层储备能力依然薄弱,“最后一公里”保障存隐忧

  (四)应急调运协同效率待提升,跨部门联动需强化

  三、推动物资储备管理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全周期”物资管理体系,解决“常储常新”难题

  一是建立“分级轮换”机制

  二是推行“实物储备+协议储备”模式

  (二)推进仓储设施“智能化”升级,提升管理效能

  (三)强化基层储备“最后一公里”,夯实应急保障基础

  一是严格落实“分级储备”标准

  二是推动“村村有应急角”建设

  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四)完善“全链条”调运协同机制,强化应急响应能力

  二是建立“多部门联动”专班

  三是培育“本土救援力量”

  ……

  县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优化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_关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要论述和2025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决策部署,全面掌握XX县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现状,查找短板弱项,推动物资储备体系向“全周期管理、高效化保障、韧性化应对”转型,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县水利局、县发改委组成专项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县乡两级物资仓库、查阅近三年物资调运台账、座谈基层干部群众等方式,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X县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的实践基础

  近年来,XX县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以“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为目标,逐步构建起“县级统筹、乡镇联动、村社补充”的三级物资储备体系,物资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为历年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制度框架逐步健全,管理责任有效落实

  202x年以来,我县先后出台《XX县防汛抗旱物资管理办法(修订版)》《XX县应急物资储备定额标准(202x-2026)》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动态更新”管理原则,将物资储备纳入乡镇年度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占比8%)。目前,县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配备专职管

  ……略…… 

  

  一方面,推行“台账式+信息化”管理模式:所有物资实行“一物一码”(二维码标注名称、规格、入库时间、存放位置),通过“XX县应急物资管理平台”实时更新库存动态,2025年上半年完成平台与省应急指挥系统对接,实现省、县、乡三级数据互通。另一方面,建立“定期清点+随机抽查”制度:县级中心仓库每月清点一次,乡镇仓库每季度清点一次,县应急管理局每半年联合、审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202x年以来,通过清点发现并处置过期物资(如失效救生衣、变质帐篷)12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约30万元。

  二、当前物资储备管理中的短板弱项

  尽管我县物资储备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2025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全要素覆盖、全链条协同、全周期管理”要求,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物资动态管理存在盲区,“常储常新”目标未完全实现

  部分物资存在“重储备、轻轮换”现象。例如,202x年入库的1.2万条编织袋(普通型),按规定应每2年轮换一次,但因基层仓库管理人员不足(XX镇仅1名兼职人员),截至2025年8月仍未完成轮换,经检测部分编织袋抗拉强度下降20%;再如,202x年采购的50台柴油发电机,因缺乏专业维护(乡镇无专职维修人员),今年6月测试时3台启动失败。调研发现,此类问题在乡镇仓库中占比达35%,主要原因是基层缺乏物资轮换专项经费(县级财政仅安排储备购置费,未列支轮换维护费)和专业力量。

  (二)仓储设施智能化水平偏低,管理效能有待提升

  县级中心仓库虽已配备温湿度监控系统,但仅覆盖30%库房(主要为保水剂、药品等特殊物资),其余普通物资仓库仍依赖人工巡查;乡镇仓库普遍存在“监控盲区”(如XX乡仓库大门摄像头角度偏移,无法识别夜间物资搬运)、“消防设施老化”(12个乡镇仓库中,4个灭火器超期未检)等问题。2025年6月,县应急管理局模拟“夜间突发险情调运物资”演练,XX镇仓库因照明系统故障,物资出库时间较规定标准(15分钟)延长至40分钟,暴露出基础设施短板。

  (三)基层储备能力依然薄弱,“最后一公里”保障存隐忧

  从调研数据看,乡镇级物资储备量仅占全县总量的28%(按价值计算),与“重点乡镇应储备3天以上应急物资”的要求(参照《县域应急物资储备建设标准(2025)》)仍有差距。例如,XX乡作为山区易涝乡镇,按规定应储备救生艇2艘、冲锋舟3艘,但实际仅配备1艘救生艇(因乡镇财政紧张,202x年申请购置的2艘冲锋舟未落实);村(社区)层面问题更突出,80%的村仅储备少量编织袋、铁锹,无大型排水设备,遇强降雨时主要依赖县级支援,202x年“8·05”暴雨中,XX村因道路中断,等待县级物资耗时6小时,导致10余户房屋被淹。

  (四)应急调运协同效率待提升,跨部门联动需强化

  当前,物资调运主要依靠“电话沟通+人工登记”,缺乏标准化流程。2025年7月“强降雨”期间,县水利局报告XX水库需紧急调运沙袋1万条,县应急管理局随即通知XX镇仓库调运,但因该仓库当日同时承接水利局、交通局两个部门的物资需求(均未提前报备),现场调度混乱,最终延迟2小时完成调运;,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全县注册的应急救援类社会组织仅3家(2025年全国平均每县8家),且缺乏常态化物资共享机制,202x年洪灾期间,某企业捐赠的50台抽水泵因信息不通,未及时纳入县级统筹,直至险情结束才转运至仓库。

  三、推动物资储备管理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2025年国家及省、市关于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如《“十四五”应急物资保障规划》中期评估提出的“智慧化、精准化、协同化”方向),提出以下优化措施:

  (一)构建“全周期”物资管理体系,解决“常储常新”难题

  一是建立“分级轮换”机制。明确县级物资(价值50万元以上)由县应急管理局牵头,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对过期、变质物资按程序报废并补充;乡镇物资(价值10-50万元)由乡镇负责,每半年清点一次,轮换经费纳入县级财政专项(建议每年安排200万元);村(社区)物资(价值10万元以下)由村集体统筹,结合“以工代赈”方式,组织群众参与清点、晾晒、修补(如编织袋缝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