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县做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5-09-11 14:35:00 妙笔智库

  目录/提纲:……

在全县做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认清“三个变与不变”,在思想认识上再提升

  二、聚焦“三个精准发力”,在动态监测上再提效

  一是在扩大监测覆盖面上精准发力,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是在强化信息共享上精准发力,做到“数据跑路、干部省力”

  三是在提升研判能力上精准发力,做到“分类施策、动态调整”

  三、突出“三个综合施策”,在帮扶质效上再提质

  一是聚焦“基本生活”,织密兜底保障网

  二是聚焦“能力提升”,铺就就业增收路

  三是聚焦“特殊_”,传递社会温暖

  四、压实“三个责任链条”,在机制保障上再加压

  一是压实“政同责”的领导责任

  二是压实“部门协同”的属事责任

  三是压实“基层落实”的一线责任

  ……

  在全县做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困难群众救助帮扶的最新部署要求,聚焦“弱有众扶”目标,分析当前形势,找准问题短板,动员全县上下以更实的举措、更严的做好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切实把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下面,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三个变与不变”,在思想认识上再提升

  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帮扶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检验各级为民情怀的“试金石”。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了“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精准帮扶”的工作体系,202x年以来累计纳入监测对象XX户XX人,落实帮扶措施XX万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率保持在100%,相关经验被《XX省民生工作简报》刊发推广。但也要清醒看到,随着经济社会

  ……略…… 

  每月开展“敲门行动”:村(社区)干部、驻村干部、网格员要走村入户,重点核查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致困因素;教育、卫健、医保、应急等部门要定期推送“因病住院自付超1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交通事故致残”等预警信息;同时开通“12345服务便民热线+XX民生服务专号”双通道,鼓励群众通过“线上填报+线下反映”自主申报。特别是要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和城镇困难职工等_,建立“一对一”联系卡,确保监测无死角。今年8月,XX镇通过“网格员日常巡查+学校老师反馈”,及时发现一名留守儿童因父母务工受伤失去经济来源,仅3天就将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这种主动作为的做法值得推广。

  二是在强化信息共享上精准发力,做到“数据跑路、干部省力”。 目前,我县已搭建“智慧民生”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了民政、人社、医保等12个部门的38类数据,但部分部门仍存在“数据推送不及时、信息核对不严格”的问题。9月底前,要完成平台2.0版本升级,重点打通“公安户籍、不动产登记、车辆保险、企业用工”等数据接口,实现“凡困必查、凡困必核”。县大数据中心要建立“数据质量日通报”制度,对漏报、瞒报数据的部门全县通报;各业务部门要明确1名专职数据员,负责信息的实时更新和交叉比对。比如,医保部门推送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2万元”信息,必须同步推送至民政部门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帮扶延误。

  三是在提升研判能力上精准发力,做到“分类施策、动态调整”。 县乡村振兴局、民政局要联合组建“困难群众帮扶专家组”,每月召开一次风险研判会,对监测对象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致困原因进行“过筛子”式分析。对因病因灾等突发困难家庭,要简化审批流程,推行“先行救助、后置备案”;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要重点分析其就业意愿和技能短板,制定“培训+就业”帮扶计划;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要统筹低保、特困、残疾人补贴等政策,确保应保尽保。今年1-8月,全县通过动态监测新纳入低保对象XX户XX人,退出不再符合条件对象XX户XX人,做到了“有进有出、动态平衡”,但仍有XX个乡镇存在“应退未退”问题,相关乡镇要立即整改,10月底前完成清零。

  三、突出“三个综合施策”,在帮扶质效上再提质

  帮扶措施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坚持“物质帮扶+精神关爱+能力提升”多管齐下,既要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更要打通“发展之路”,真正实现“帮得准、扶得稳、可持续”。

  一是聚焦“基本生活”,织密兜底保障网。 全面落实低保“扩围增效”政策,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1.5倍且财产符合规定的家庭,纳入低保边缘家庭;对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_,落实“单人保”“渐退期”等政策。要加强临时救助“救急难”功能,对因突发事件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取消户籍地、居住地限制,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救助,今年内要将临时救助标准提高20%。特别要关注物价波动对困难群众的影响,根据CPI涨幅及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二是聚焦“能力提升”,铺就就业增收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困难群众摆脱困境的根本途径。要建立“监测对象就业需求清单”,联合人社部门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重点培育家政服务、电商直播、特色种植等适合困难_的就业项目。对有创业意愿的,要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场地租赁补贴”支持,今年县财政已安排XX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对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的,要开发“社区保洁、养老护理、护路护林”等公益性岗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