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不是例行公事,是实打实要啃下营商环境这块“硬骨头”!去年我们搞满意度调查,企业最头疼的还是“办事难”“流程烦”,投诉量同比上升15.7%,20xx多家企业反映“政策找不到、材料跑断腿”。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服务还有硬伤,必须动真格了!今年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不是换个名字,是真刀真枪打一场攻坚战。下面,我重点讲三方面意见。
一、深刻认识营商环境提升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上来
新质生产力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而营商环境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去年我县GDP增速7.2% ……略…… 申报链接。预计今年覆盖企业超8000家,政策兑现时间从平均20天压缩到5天内。这不是“纸上谈兵”,我们已和县税务局、工信局试点,上周测试中,XX食品厂用3分钟就找到了适用政策,申报材料从12项减到5项。
二是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实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从县直部门、乡镇选派200名业务骨干,每名专员对接3-5家企业,全程帮办代办。专员不是“传话筒”,必须带着问题去企业,每周至少跑1次,现场解决难题。比如,XX机械公司急需办理环评,专员小李发现审批材料缺了土壤检测报告,主动协调第三方机构24小时内补办,比企业自己跑快了5天。我们要求专员每月提交“问题清单”、企业满意度评价,纳入个人年度考核。不是“挂牌子”,是“压担子”!
三是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官”行动,让服务流程“刀刃向内”。邀请100名企业家、商会负责人当“体验官”,随机暗访办事窗口、审批环节,现场体验“最多跑一次”落实情况。上周,体验官在县大厅发现“工程规划许可”窗口排队时间长,当场提出优化建议,我们立即调整为“预约制+错峰办”,平均等待时间从45分钟降到15分钟。体验官每月反馈问题,我们限期整改并公示结果。不是“走过场”,是“真刀真枪”。
三、强化机制保障,确保活动走深走实
营商环境提升不是“一阵风”,必须建长效机制。重点抓三件事:
一是压实责任链条。成立由县委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各乡镇、县直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把营商环境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权重提高到25%。每月召开调度会,通报排名,对连续两个月垫底的单位“一把手”约谈。去年某部门因审批超时被通报,今年我们已整改,平均办结时间从7天压到3天。不是“写在纸上”,是“扛在肩上”。
二是打通数据壁垒。推动税务、社保、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系统互联互通,建立企业“一码通”档案。企业一次提交信息,部门共享使用,避免重复填表。比如,XX电商企业注册新公司,只需填一次基本信息,税务、社保、银行自动同步办理,比以前节省8个工作日。这不是“简单拼接”,是“数据赋能”。
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在“XX发布”公众号开设“营商直通车”专栏,每周发布政策解读、办事指南;每月举办“企业家沙龙”,县长面对面听建议。上个月,我们组织20家制造业企业座谈,现场解决融资、用工问题17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