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2025-04-15 07:52:04 妙笔智库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报告明确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各地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年来,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服务效能。为全面掌握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现状,查找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近期,我们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座谈、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市营商环境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现状

  (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制度供给持续加强。坚持_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构建了"1+N"政策体系。"1"即《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明确20个方面80条具体任务;"N"包括产业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等配套政策,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矩阵。202x年以来,累计出台惠企政策127项,其中"免申即享"政策32项,通过平台自动匹配企业1.2万家,发放资金5.8亿元。建立政策解读"直通车"机制,通过线上直播、专题培训、入企宣讲等方式,累计开展政策 ……略…… 设;清理盘活低效用地1.2万亩,处置"僵尸企业"56家。用能成本持续下降,落实工商业电价降价政策,202x年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3.2亿元;天然气价格较周边城市低10%-15%,累计为企业节省用气成本2.1亿元。

  (五)法治环境逐步优化,权益保护更加到位。加强营商环境立法,出台《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服务、监管、法治保障等具体条款。司法保障力度加大,成立涉企纠纷专门合议庭,202x年审理合同纠纷、股权纠纷等案件8700件,结案率达92%;建立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办结破产案件56件,盘活资产12亿元,释放土地20xx亩。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202x年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等服务1.3万次,办理涉企公证事项2100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累计归集公共信用信息12亿条,建成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发布诚信"红名单"企业300家、失信"黑名单"企业120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部分惠企政策知晓度不高,调研显示,仅有43%的企业表示"完全了解"近年来出台的惠企政策,28%的企业"听说过但不了解细节",29%的企业"完全不知道"。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对同一政策的解读和执行存在差异,比如在科技创新补贴、产业园区入驻政策等方面,企业反映"同市不同策"现象依然存在。政策兑现流程繁琐,部分政策需要企业提交多份证明材料,经过多个部门审核,兑现周期长达3-6个月,影响政策时效性。

  (二)服务效能仍需提升。线上平台功能有待完善,"一网通办"平台存在系统兼容性不足、数据共享不充分等问题,部分事项仍需线下提交材料,比如企业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仍需在多个系统之间切换。窗口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个别窗口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服务态度差,存在"推诿扯皮""踢皮球"现象,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问"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基层服务能力薄弱,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存在人员编制不足、设备配置落后等问题,部分高频事项下放不到位,群众仍需到县级部门办理。

  (三)市场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监管规范性不足,个别部门存在"随意""选择性"现象,检查频次不透明、处罚标准不统一,企业对公平性认可度仅为72%。"双随机"监管覆盖面不足,部分重点领域如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仍以专项检查为主,联合抽查比例较低,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有待加强。信用监管应用不充分,信用信息在行政审批、资金扶持、评先评优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较少,联合惩戒措施的威慑力尚未充分发挥。

  (四)要素保障存在短板。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占比仅为35%;抵押担保体系不健全,新型抵质押方式推广不足,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质押融资占比不到20%。高端人才短缺,制造业、科技创新领域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企业反映引进博士、高级职称人才难度大,配套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政策吸引力不足。土地供应周期较长,工业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平均需要6-8个月,部分园区土地储备不足,重大项目落地面临"等米下锅"困境。

  (五)法治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合同纠纷解决效率低,民事诉讼程序繁琐,简易程序适用率仅为60%,普通程序审理周期平均超过6个月,企业_成本较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侵权案件取证难、周期长、赔偿低,202x年专利侵权案件结案周期平均达10个月,赔偿金额普遍低于企业损失。企业破产处置机制不完善,"僵尸企业"出清渠道不畅,破产财产处置、职工安置等配套政策不健全,个别案件审理周期超过3年。

  (六)亲清政商关系仍需深化。政企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尽管建立了领导干部包联企业、政企座谈会等机制,但部分企业反映"面对面"沟通机会仍较少,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决策的参与度较低。个别干部存在"重管理轻服务"思想,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对企业诉求回应不及时,"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依然存在。社会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部分中介服务收费高、效率低,存在"红顶中介""垄断中介"现象,企业对中介服务满意度仅为68%。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落实,提高企业获得感。建立政策精准推送机制,依托大数据平台,根据企业类型、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等标签,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滴灌";开发"政策计算器"工具,企业输入基本信息即可自动匹配可享受的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和利用率。统一政策执行标准,建立涉企政策清单和办事指南,明确政策适用范围、申报条件、办理流程、责任部门和联系方式,通过官网、微信公众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