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是_在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江苏工作明确的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饱含着更高期望,赋予了更大责任,也为XX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按照组织部、宣传部专题读书调研活动通知要求,结合史学教育,本人扎实开展读书调研活动,坚持学原文、学原著,认真学《_谈_理政》、《中国简史》、《新征程面对面》等重要理论读本,深刻学领会_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_“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实质要求和省决策部署,对标“两争一前列”的要求,结合本职工作围绕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况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剖析全区战新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意见,为推动“四区”并进全面转型,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XX真旺”新篇章作出积极努力。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部署要求,以新型工业化为路径、以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为抓手,始终坚持政策支撑与 ……略…… 引资“1号工程”核心地位, 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项目15个,节能环保2个,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材料各1个)。
(三)项目建设情况。
建立重点项目工作专班,持续强化项目建设一线调度、现场办公,全力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全区纳入到市战新重点项目共8个,新开工5000万以上的项目7个,1-7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1.2亿元。
(四)企业培育情况。
通过制定《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培育工作方案》、采取现场办公、组织培训、专家辅导等多种方式,主动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任务细化量化、落实落细。强化龙头企业培育,重点支持徐工基础、XX德龙、吉麦新能源等龙头企业茁壮成长、做大做强。新增规上企业4家。其中:新增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1家;新材料产业3家。
(五)科技创新情况。
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省级XX高新区筹建工作全面展开, “6+10+N”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初步建成,平台承载能力全面增强。新引进科技成果2项(生物医药和大健康、节能环保各一项),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家(新材料产业),新增市级研发平台8家(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3家、新能源产业1家、新材料2家、节能环保2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较小、占比低,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全区战略性新兴企业只有50家,仅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3.5%,低于全市6个百分点。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从省高质量考核看,1到6月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14.6%,五县两区排名靠后;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五县两区排名靠后。缺乏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配套不完整,发展集聚度不高。产业发展不平衡,新材料、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较好,电子与ICT、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缓慢,各领域中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偏少。
2、部分项目推进不快,项目储备不足。我区纳入到市战新重点项目共8个,总投资8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49.8亿元,1-7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1.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42.57%。截至今年7月底,新签约战略性新兴产业亿元以上项目21个,较202x年减少10个;全区高技术制造业在库投资项目仅有13个,同比下降18.9%,项目储备不足。
3、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不够,产业发展人才缺乏。
适合科技人才发展的平台载体相对不足(我区现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创新要素难以有效聚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多。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带头人和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
4、融资担保机构发展不充分,加快发展后劲不足。
区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不充分,从问卷调查看,企业融资方式中直接从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占比较高,现金流压力较大、融资难依然是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之一,建议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诉求较为集中。获得产业基金支持企业不多,撬动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5、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加大,扶持政策有待细化。
从问卷调查看,近七成企业对战新产业财政扶持政策了解不多或不了解,大部分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共享、科技人才、投资融资等方式扶持产业发展。企业获取信息渠道不畅,相关职能部门对政策宣传、解读不到位。
6、营商环境需持续优化。部分企业反映项目落地难,审批时效长,土地供给不充分。研发经费补贴及平台奖补资金等政策落实滞后;参加市有关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境内外各类专业展销会、订货会,未获得资金奖励。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发展体系。
立足全市一盘棋思想,明确各地产业发展定位和优势主导产业,系统布局发展格局,实现集群集聚发展。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化传统产业密切结合,引导传统优势传统产业向战略性产业领域转型升级。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督促各地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成立战略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