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市“小田变大田”改革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25-06-19 14:21:56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在全市“小田变大田”改革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小田变大田”改革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总结全市“小田变大田”改革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压实责任,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农业农村部门分管负责同志、重点乡镇以及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刚才,X区、X县、X镇等地区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有实践经验,又有创新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小田变大田”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推进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改革是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我市作为农业大市,过去长期存在“地块碎片化、经营分散化”问题。以建湖县高作镇为例,改革前全镇45165块耕地分散在9821户农户手中,平均每户地块近5块,最小地块不足0.5亩,大型农机难以施展,亩均生产成本比规模经营高出200元以上。这种“一亩三分地”的经营模式,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提 ……略…… 361户,规模经营面积达48万亩,这充分说明,只有持续深化土地制度创新,才能让农村土地“活起来”“优起来”,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二、全面总结改革成效与经验,准确把握当前改革推进中的难点与挑战

  (一)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1.土地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

  通过改革,全市耕地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以亭湖区镇为例,改革后地块数量从3200块减少至960块,溢出土地1200亩,全部用于发展高效农业。阜宁县镇通过土地平整,将零散田块整合为千亩连片良田,实现植保机械、无人机作业全覆盖,防控效率提升3倍以上。据统计,全市改革后平均每个村地块数量从100块以上减少至30块左右,100亩以上连片地块占比从30%提升至75%,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2.农业生产效益持续提高

  规模经营带来的效益提升尤为明显。建湖县镇改革后,规模经营主体达361户,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超90%,每年增加溢出土地流转收入532.67万元、土地流转管理费收入94.43万元。区村农户海涛改革前仅种5亩地,分散在3处,机器下不了田,亩均效益不足800元;改革后承包320亩土地,通过机械化作业,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亩均效益提升2.5倍。全市数据显示,改革后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增加50公斤,生产成本降低15%—20%,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提升”。

  3.乡村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改革不仅释放了土地效益,更激活了乡村发展活力。亭湖区镇利用增溢土地在江苏X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附近新建农场,推出果蔬采摘、摸鱼钓虾、露营野炊等文旅项目,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县村将溢出土地用于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智能温室大棚50亩,种植高端果蔬,亩均产值达5万元,是传统种植的5倍。这种“土地改革+产业融合”的模式,正在推动乡村从“单一农业”向“多元业态”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二)改革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统一

  部分地区对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等靠观望”心态。有的认为改革涉及土地调整,矛盾多、难度大,不愿主动推进;有的担心改革影响农户利益,存在畏难情绪。如个别乡镇改革进度滞后,全年40万亩的改革任务仅完成6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政策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全市已出台改革指导意见,但在土地平整补贴、规模经营主体培育、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仍需细化。如亭湖区试行的积分评价制度,在其他地区推广时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土地流转规范性参差不齐。部分地区改革后溢出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不明确,引发农户争议。

  3.矛盾纠纷化解有待进一步强化

  改革涉及土地重新划分、利益重新调整,不可避免会出现矛盾。如建湖县X镇在改革中,因个别农户对地块位置调整不满意,导致改革进度受阻;有的地区存在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尚未完全解决,影响改革推进效率。

  三、聚焦重点任务精准发力,推动“小田变大田”改革走深走实

  (一)强化政策引领,完善改革推进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推进体系。各县(区)要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改革工作专班,制定“一村一策”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从明年起,将改革任务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对进度滞后的地区约谈督办。二是细化配套政策措施。市农业农村局要牵头制定《“小田变大田”改革配套政策指南》,在土地平整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规模经营奖励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推广亭湖区积分评价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准入标准和信用评价体系。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指导各村制定溢出土地收益分配办法,明确村集体、农户的收益比例,原则上60%以上收益要返还农户,其余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确保改革成果惠及于民。

  (二)坚持问题导向,突破改革重点难点

  一是攻坚土地碎片化问题。对改革难度大的“插花地”“边角地”,探索“置换并田”“以地换股”等方式,鼓励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合作社。2025年,全市要实现改革面积累计达200万亩,100亩以上连片地块占比超80%。二是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推行统一的流转合同示范文本,加强对流转价格、期限、用途的监管,防止“非粮化”“非农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