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市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分析当前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和方向,全面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田长办、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镇街的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人。刚才,X部门对我市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工作情况作了汇报发言,数据详实、分析透彻,提出的后续工作思路也很清晰,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整治成效,坚定耕地保护工作信心
(一)专项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自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启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我市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市田长办联合各镇街, ……略…… 过土壤改良、灌溉设施完善等措施,%的耕地地力得到了提升。许多原本闲置、低效利用的耕地重新投入到粮食生产中,粮食产量也实现了增长。如X村在解决“非粮化”问题后,将原来种植经济作物的耕地改种水稻,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水稻亩产提高了公斤,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这充分说明,做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认清严峻形势,增强耕地保护工作紧迫感
(一)耕地保护面临的外部压力持续增大
从全国范围来看,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耕地资源面临着被挤占的风险。同时,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也对耕地质量和产能产生了一定影响。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粮食安全保障压力日益增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市作为湖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必须清醒认识到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仍有反弹可能
虽然我市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看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的根源尚未得到彻底消除。部分地区和个人受利益驱动,仍然存在违规占用耕地的侥幸心理。一些已整改的地块,由于后续监管不到位,可能出现复耕复种不及时、改变用途等问题。例如,在以往的工作中,就曾出现过个别地块在完成整改销号后,又被私自用于其他非农业建设的情况。,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如果引导不当,也可能导致新的“非粮化”问题产生。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持续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和保护,防止问题反弹。
(三)耕地保护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镇街和部门对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二是耕地保护监管手段相对滞后,虽然建立了一些工作机制,但在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方面还有所欠缺,难以实现对耕地变化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测。三是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还不够深入,部分群众对耕地保护政策法规了解不多,耕地保护意识淡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三、强化工作举措,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健全耕地保护责任体系
一是进一步明确各级田长职责,完善市、镇、村三级田长责任体系,将耕地保护责任层层压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各级田长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市田长办、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等工作机制,形成耕地保护工作合力。例如,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对耕地用途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引导农民合理利用耕地,防止“非粮化”问题发生。
(二)加强耕地动态监测监管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耕地保护监管信息系统,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耕地的实时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用途变化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二是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各镇街要组织专门力量,定期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