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市对接央企强企攻坚行动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2025-06-24 17:11:21 妙笔智库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对接央企强企攻坚行动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_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部署我市对接央企强企(科研院所、院士人才团队)的攻坚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凝聚共识、鼓足干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溢出效应,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项目和创新成果落地,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重点企业代表以及我市驻京联络处等相关工作人员。刚才,X县、X区以及市投资促进局、市发改委作了汇报发言,对当前工作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的思路和举措都很有针对性,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领会对接央企强企攻坚行动的重大意义

  (一)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对接央企强企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承载着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产业 ……略…… 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目标任务,精准把握对接央企强企攻坚行动的重点方向

  (一)明确总体目标,锚定发展方向

  此次对接央企强企攻坚行动,我们要以“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跨越”为总体目标。在未来三年内,力争引进央企强企投资项目个以上,总投资额突破万亿元;推动家以上本地企业与央企强企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引进科研院所和院士人才团队个以上,建设X个以上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平台。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使我市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产业承接和创新发展高地。

  (二)聚焦重点领域,找准对接切入点

  一是聚焦高端制造业领域。围绕我市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重点对接在相关领域具有领先技术和市场优势的央企强企。例如,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某央企合作,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实现量产,年产值将突破X亿元。二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引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央企强企和科研院所,推动我市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区引进的某生物医药研发团队,已成功研发出一种治疗疾病的创新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三是聚焦现代服务业领域。加强与央企强企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X县与某央企物流企业合作建设的智慧物流园区,建成后将大幅提高区域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三)锁定重点对象,实施精准对接

  一是紧盯正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动态和企业疏解计划,主动上门对接,了解企业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承接方案。二是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这些企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如X行业的龙头企业,一旦引进,能够吸引大量配套企业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三是积极对接知名科研院所和院士人才团队。通过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工作举措,全力保障对接央企强企攻坚行动取得实效

  (一)构建高效对接机制,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包联机制。实行市级领导包联重点对接项目制度,每位市级领导负责联系X-个重点央企强企对接项目,定期深入企业调研,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完善部门协同机制。成立由市投资促进局、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例如,在项目对接过程中,各部门协同配合,从项目洽谈、审批到落地建设,仅用了X个月时间,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三是优化服务保障机制。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从项目审批、土地供应、水电保障到人才引进等全方位的服务。推行“全程代办”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跟进项目,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二)发挥多元主体作用,拓宽对接渠道

  一是充分发挥挂职干部作用。我市派驻京津冀地区的挂职干部,要充分利用自身人脉资源和工作优势,及时了解企业动态和疏解意向,搭建起我市与央企强企沟通的桥梁。例如,X挂职干部在了解到某央企有产业转移意向后,第一时间与企业对接,并邀请企业到我市考察,最终促成了项目的签约。二是借助关联企业力量。鼓励本地与央企强企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牵线搭桥,推动合作升级。X企业通过与合作多年的央企沟通,成功引进了新项目,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三是依托协会商会平台。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举办产业对接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扩大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企业关注我市、投资我市。

  (三)强化要素保障,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土地要素保障。科学规划产业用地,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对接央企强企项目的用地需求。对重大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