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燃煤散烧治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前期燃煤散烧治理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坚决打赢燃煤散烧治理攻坚战。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分管负责同志、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人、市场监管局、城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乡镇(街道)代表等。刚才,X县、X和市生态环境局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散煤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从生态环保大局看,散煤治理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举措
一是散煤燃烧对大气污染贡献突出,必须下大力气整治。根据生态环境部监测数据,散煤燃烧排放的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占城乡大气污染源的X%以上,尤其是冬季采暖期,散煤污染贡献率可达X%。我市县乡202x年冬季监测显示,使用散煤区域的PM2.5浓度较清洁能源区域高出微克/立方米,充分说明散煤治理 ……略…… 专项整治次,查处非法销售点个,没收散煤吨,立案查处起。市场监管局创新“网格化+大数据”监管模式,建立散煤销售主体动态台账,对家煤炭经营企业实施“一企一档”管理,使非法销售散煤行为同比下降X%。二是使用环节强力整治,推进清洁替代。通过“电代煤”“气代煤”等方式,全市完成清洁取暖改造万户,建设充电桩个、燃气管道公里。区采取“补贴+企业让利+用户分担”模式,对改造农户每户补贴元,企业给予气价优惠%,推动万户居民完成“气代煤”改造,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三是废弃物规范处置,实现闭环管理。建立散煤回收处置机制,全市设置散煤回收点个,累计回收散煤吨,全部运送至电厂作为燃料统一处理。县创新“以旧换新”政策,农户交售1吨散煤可兑换立方米天然气或度电,调动了群众参与积极性,回收散煤吨,回收率达%。
(二)强化“多维度”保障,凝聚治理工作合力
一是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出台《市燃煤散烧治理实施方案》《冬季清洁取暖补贴办法》等项政策文件,202x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亿元,其中万元用于清洁取暖设备补贴,万元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县整合涉农资金万元,重点支持偏远乡村清洁取暖改造,确保政策覆盖无死角。二是技术支撑能力持续提升。联合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开发“散煤燃烧污染监测预警平台”,在个乡镇安装空气质量微型站个,实时监测PM2.5、二氧化硫等指标,预警污染事件起,处置效率提升%。推广“低温空气源热泵+蓄热式电暖器”等项先进技术,在区社区试点应用后,冬季取暖能耗降低%。三是社会共治格局逐步形成。开展“散煤治理进万家”宣传活动,发放倡议书万份、宣传手册万册,在电视台、日报开设专栏个,播放公益广告条,营造了浓厚氛围。街道组建“银发监督队”,发动名退休干部参与散煤巡查,发现并劝阻违规用煤行为X起,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突出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下一阶段治理工作
(一)实施“清零行动”,巩固散煤治理成果
一是开展拉网式排查,消除监管盲区。2025年1月底前,各县(区)要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散煤清零”专项行动,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小型商户等重点区域进行全覆盖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区要重点排查街道、镇等散煤使用反弹风险较高的区域,确保排查覆盖率达%,问题整改率达X%。二是强化动态监管,防止问题反弹。建立“网格员日常巡查+无人机定期巡检”机制,全市配备专职网格员名,无人机架,对个重点村(社区)实行“一日一巡”。县要在乡、镇等偏远地区设置智能监控设备套,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杜绝散煤“偷运、偷卖、偷用”现象。三是加大力度,形成高压态势。整合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力量,组建支联合队,开展“白+黑”“5+2”常态化。2025年计划开展专项行动次,查处非法销售、使用散煤案件起以上,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X起,形成强大震慑。
(二)加快清洁替代,提升能源保障水平
一是扩大清洁取暖覆盖范围。2025年,全市计划新增清洁取暖改造万户,其中“电代煤”万户、“气代煤”万户。县要在镇、乡建设集中供热管网公里,覆盖个行政村,使清洁取暖率达到%以上。二是完善能源基础设施。新建天然气管道公里,新增天然气储气能力万立方米;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处,装机容量万千瓦。区要在工业园区建设“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站座,年发电量达万千瓦时,满足园区%的用电需求。三是创新清洁取暖模式。推广“太阳能+电辅热”“生物质能+清洁炉具”等新型取暖方式,在县村试点建设“太阳能集中供热+分户储热”系统,惠及农户户,每户年节约取暖费用元。建立清洁取暖设备运维服务体系,全市设立运维站点个,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率达X%以上。
四、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健全机制,压实各级责任
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系。调整市燃煤散烧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我任副组长,各县(区)要参照市级架构,在月底前完成领导机构调整,形成“市级统筹、县区主责、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