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餐饮单位外摆摊经营规范治理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食品安全和城市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前期餐饮单位外摆摊经营的经验与问题,部署下一阶段规范治理工作,切实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参加今天的会议有、相关领导,各县(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市市场监管局各科室及直属单位负责人,部分餐饮单位代表等。刚才,X区市场监管局、县市场监管局以及餐饮企业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有效的做法,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餐饮单位外摆摊经营规范治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餐饮单位外摆摊经营作为一种新兴的经营模式,逐渐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烟火气”,为市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餐饮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餐饮单位外摆摊点达120xx余个,占全市餐饮单位总数的35%;这些外摆摊点日均营业额约80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万人,在促进消费、增加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区的美食街,通过规范外摆摊经营,不仅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还带动了周边商铺的发展,使该区域的商业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5%。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夏季高温来临,餐饮单位外摆摊经营的食品安全潜在风险随之提高,给城市管理和市民健康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从近期市场监管部门的检查情况来看,部分外摆摊点存在无证经营、食材来源不明、加工操作不规范、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5月至6月,全市共接到关于外摆摊点的 ……略…… 通过后方可经营。市场监管部门要对申请单位的经营场所、设施设备、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符合外摆摊经营的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单位,一律不得批准其开展外摆摊经营。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餐饮单位外摆摊经营申请800余件,审核通过600余件,通过率为75%。
三是建立外摆摊经营备案管理制度。对经审核通过开展外摆摊经营的餐饮单位,要实行备案管理,详细记录其经营地址、经营范围、经营时段、从业人员等信息。同时,要对外摆摊点进行统一编号,制作并悬挂标识牌,方便监管部门和市民监督。例如,X区市场监管局为辖区内的200余个外摆摊点制作了统一的标识牌,标识牌上注明了备案编号、投诉电话等信息,有效提高了监管效率。
(二)强化餐饮单位外摆摊经营的食品安全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亮证合法经营要求。餐饮单位在销售摊位要主动公示本单位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等信息,做好消费提醒,在摊点醒目位置张贴食品安全提示和投诉热线,第一时间迅速响应并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据了解,X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开展亮证经营专项检查,发现并督促20余家未按要求公示证件的餐饮单位进行了整改,有效提高了餐饮单位的合规经营意识。同时,要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对消费者的投诉要及时受理、快速处理,确保在24小时内给出初步答复,7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外摆摊点投诉热线受理投诉150余起,处理满意率达到90%。
二是加强食材采购和储存环节的监管。各餐饮单位须严格把控食材原料的进货及储存环节,所有食材采购须索证索票,包括供应商资质、进货票据等,确保食材来源合法可溯。重点检查肉类、水产等易腐食材的保质期及其储存条件,并建立台账,确保全程可追溯。建立食品留样机制,留样标签齐全,每个品种的留样量不少于125克,冷藏保存时间不少于48小时。例如,X县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某餐饮单位外摆摊点采购的肉类产品未索证索票,且储存温度不符合要求,依法对该单位进行了罚款处理,并责令其整改。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外摆摊点食材采购和储存情况800余次,发现问题并整改的有120余起。
三是规范餐饮单位外摆摊经营的备餐操作流程。严控备餐出餐时间,从出菜到销售完成,全程控制在2小时以内,承诺不卖隔夜菜。推荐使用冷藏或保温设备,荤素分装,防止交叉污染。严格落实“三防”措施,户外摊位必须配备纱网罩、防尘盖等,防止蚊虫、灰尘等污染食品。保持摊位周边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和污水。规避高危食品,严禁提供生食水产品等对加工及储存条件要求高以及四季豆、黑木耳等高风险食品。X市某餐饮单位在开展外摆摊经营时,严格遵守备餐操作流程,使用冷藏设备储存食品,配备了完善的“三防”设施,其外摆摊点的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日均营业额较其他摊位高出30%。
(三)加强餐饮单位外摆摊经营的人员管理
一是严格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操作员工须持有有效期内的健康证,并在每日上岗前进行晨检,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外摆摊经营的食品操作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要定期对从业人员的健康证进行检查,对无证上岗或健康证过期的人员,要责令其立即停止工作,并对相关餐饮单位进行处罚。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检查外摆摊点从业人员健康证1200余人次,发现无证上岗或健康证过期的有50余人次,均已进行了处理。
二是规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操作过程中,打菜人员须全程穿着整洁的工作服,严格遵循手部清洗消毒的标准流程,严禁佩戴首饰、涂抹指甲油,规范佩戴口罩、帽子及一次性手套。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例如,X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外摆摊经营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班,共培训人员500余人次,通过培训,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从原来的60%提高到了90%。
三是建立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的违规操作行为,要记录在案,并与其个人信用挂钩。对多次违规的从业人员,要取消其从事外摆摊经营食品操作工作的资格。同时,要鼓励从业人员积极举报餐饮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举报属实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加大对餐饮单位外摆摊经营的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外摆摊经营监督检查机制,定期组织人员对外摆摊点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经营资质、食品安全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情况。检查频次要根据外摆摊点的风险等级确定,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外摆摊点,要增加检查频次。今年上半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开展外摆摊经营监督检查1500余次,发现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余起。
二是强化抽检监测。要加大对外摆摊点食品的抽检力度,重点抽检肉类、水产、蔬菜等易出现问题的食品品种,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要立即责令餐饮单位停止销售,并依法进行处理。同时,要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引导市民安全消费。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对外摆摊点食品进行抽检800余批次,合格率为85%,较去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
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外摆摊经营、无证无照经营、销售过期变质食品、使用不合格食材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绝不姑息迁就。对情节严重的,要吊销其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将其纳入失信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例如,X县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某餐饮单位未取得外摆摊经营许可,擅自开展经营活动,且销售的食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依法对该单位进行了罚款,并吊销了其食品经营许可证。
三、健全餐饮单位外摆摊经营规范治理的长效机制
餐饮单位外摆摊经营规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治理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一)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关于餐饮单位外摆摊经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明确外摆摊经营的管理主体、准入条件、经营规范、法律责任等内容,为规范治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目前,我市已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