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工作总结

2025-08-21 17:36:11 妙笔智库

  XX年,XX县深入贯彻上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决策部署,以“打防结合、预防为先”为导向,构建“公安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治理体系,强化技术反制(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覆盖率98%)、精准预警(“96110”日均劝阻120人次)、源头_(清理涉诈账号3200个),上半年破获电诈案件87起,挽损460万元,发案同比下降21%,群众防骗意识显著提升。

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工作总结

  一、锚定目标发力,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XX年,XX县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决策部署,将此项工作作为维护_、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来抓。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各部门协同作战、精准发力,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态势,显著提升了全社会的反诈意识,为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高位统筹谋划,构建全链条打击治理体系。

  县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公安、银行、通信、宣传、教育等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县反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分析研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形势新特点,及时调整优化策略,确保打击治理行动始终走在前列。一是制定印发了《XX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形成了“领导、牵头、公安主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二是建立了常态化会商研判机制,定期组织公安、银行、通信 ……略…… 实名电话卡进行清理整顿,并定期对高风险号码进行排查,对涉诈号码及时关停。同时,加强对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治理,从技术层面阻断诈骗信息的传播渠道。上半年,共关停涉诈电话号码300余个,清理非实名电话卡20xx余张。二是强化金融行业监管,人民银行XX县支行、银保监部门指导各商业银行严格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管理,加强对可疑账户的监测和预警,完善大额交易风险提示机制。对涉诈银行账户及时采取止付、冻结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受害人损失。上半年,累计止付涉案资金1500余万元,冻结涉案资金800余万元。三是压实互联网平台责任,督促互联网企业加强对其平台内容的审核管理,及时清理涉诈信息,对涉诈APP、网站进行封堵。同时,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技术对接,提供涉案数据支撑,形成了打击治理合力。

  (五)完善法律保障,健全司法衔接机制。

  法律是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XX县检察院、法院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确保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各环节顺畅衔接,形成打击合力。一是加强法律指导,检察院提前介入重大、复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对案件定性、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确保案件侦办质量。二是优化审判流程,法院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排期审理,依法快审快判,提高了审判效率,对犯罪分子形成有效震慑。三是强化追赃挽损,司法机关加大对涉案资金和赃物的追缴力度,最大限度地挽回受害群众的经济损失。通过多种手段,成功向受害人返还被骗资金近500万元,得到了受害群众的广泛认可。

  二、核心实践与突出亮点举措

  在专项行动中,XX县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模式和亮点工作,为持续深化反诈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构筑“智慧反诈”平台,实现精准预警与快速响应。

  XX县公安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积极打造“智慧反诈”平台,构建了全天候、全时段的预警防范体系。一是建立涉诈电话、短信、APP“黑名单”数据库,实时更新,并与县内银行、通信运营商数据共享,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自动预警,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拦截措施。二是深度挖掘涉诈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等关联数据,通过模型分析,精准识别潜在受害人,变被动接警为主动预警。预警信息自动推送至反诈民警和社区网格员手机,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对预警对象进行见面劝阻,确保预警指令第一时间落地生效。三是开发“反诈宝典”微信小程序,集防骗知识普及、案例警示、线索举报、风险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学防骗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有效转变。

  (二)推行“网格化+警格化”融合,织密基层反诈网络。

  将反诈宣传和预警劝阻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网格化”体系,形成警民联动的治理格局。一是将反诈宣传任务纳入基层网格员的日常巡查内容,要求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日常管理中同步开展反诈宣传,发放资料,解答疑问,使反诈知识触手可及。二是推动“警格”与“网格”深度融合,社区民警与网格员结对,共同承担反诈职责。通过定期开展“警网联动”入户宣传,将反诈触角延伸到每一家每一户,真正做到“零距离”宣传。三是开展“无诈社区(村)”创建活动,将反诈工作成效作为评选文明社区、和谐乡村的重要指标,激发基层自治组织和广大居民参与反诈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都是反诈宣传员”的良好氛围。

  (三)聚焦特定_,开展“定制化”精准宣防。

  针对不同_受骗特点,量身定制反诈宣传内容和形式,提升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针对老年_,联合社区、养老机构,开展“防范养老诈骗”系列讲座和文艺汇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揭露养老诈骗的常见套路,提醒老年人守好“养老钱”。二是针对学生_,联合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开设“反诈第一课”,邀请公安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特别是对兼职刷单、网络游戏诈骗等常见类型进行重点讲解。三是针对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员,利用车站、厂区、劳务市场等场所,设置反诈宣传站,发放多语种反诈宣传资料,通过工会、企业负责人等渠道,普及防骗知识,防止其落入求职、贷款等陷阱。

  (四)实施“资金链”穿透打击,最大化挽回群众损失。

  XX县公安局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化对电信网络诈骗资金流的分析研判和快速止付、冻结。一是建立“一案一账户”快速查询冻结机制,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启动紧急止付程序,银行协同配合,在最短时间内对涉案账户进行查询和冻结,为受害人挽回损失争取宝贵时间。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涉案资金流向进行穿透式分析,追踪资金流向,锁定涉案银行账户,即使资金经过多层级转移,也能实现精准打击。三是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协作,督促其履行反洗钱义务,对可疑交易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有效阻断诈骗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进行流转,提高了资金追缴的成功率。

  三、当前存在问题与薄弱环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XX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改进。

  (一)诈骗手法迭代更新迅速,应对挑战压力较大。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法呈现出智能化、隐蔽化、复合化等特点,犯罪分子利用人工智能、虚拟货币、深度伪造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变换诈骗手段,导致部分群众防不胜防。一些新型诈骗类型如虚拟资产投资诈骗、情感诱导诈骗等,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取证难度更大,给公安机关的侦查打击带来新的挑战。

  (二)跨境犯罪特点突出,侦查打击存在难度。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大多位于_,作案手段专业化、组织化,呈现出明显的跨境特征。这导致案件侦办中在_获取、证据固定、嫌疑人抓捕、资金追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