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市委书记在全市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5-08-25 10:31:41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市委书记在全市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刚才,我们利用一整天的时间,召开了全市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内容实,主题鲜明、聚焦精准。会上,通报了全市产业项目建设有关情况,23个县(市、区)的负责同志晒了家底、亮了实招,汇报了今年新开工或计划年底前开工的项目,特别是69个重点产业项目的建设进展,市级领导也分别进行了客观中肯、直指要害的点评。可以说,会议既是对上半年项目建设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对当前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的一次深刻剖析,更是对下一阶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再部署、再动员、再加压。大家汇报有亮点、有特色,点评有深度、有辣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高质量发展,根本要靠高质量项目。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必须把抓项目、促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迅速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挑大梁作贡献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强调四点意见:

  ​一、识时明势强担当,以更高站位凝聚项目攻坚新共识​

  项目建设的成色,直接决定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 ……略…… 是锤炼干部、检验干部能力的“大考场”。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担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职责使命。要全面落实市县领导带头抓项目机制,既挂帅又出征,既当指挥员更当战斗员。要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任务件件落到实处,绝不允许当“甩手掌柜”、搞“二传手”。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项目建设一线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的生动局面。

  ​二、铆足干劲拼质效,以更快节奏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项目建设的成效,关键在于速度与质效的比拼。当前,我们正处于决战三、四季度、冲刺全年目标的关键阶段。时间不等人、发展不等人。我们必须拿出“一天当作两天用”的拼劲,只争朝夕、分秒必争,把“加速度”贯穿于项目招引、前期准备、开工建设到投产达效的全过程。要求,要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力度,推动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未来发展赢得主动、争取空间。提速增效重在精准发力、重在全链条优化:

  (一)招引洽谈要抢占“快车道”。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必须摒弃“守株待兔”的老套路,主动出击、精准发力。要聚焦我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绘制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龙头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要敢于“走出去”,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也要善于“请进来”,精心组织高层次、有实效的招商推介活动。要健全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机制,对重大优质项目线索,市县两级主要领导要亲自盯、亲自谈,提高招引“命中率”和落地率,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

  (二)前期工作要打好“提前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项目前期工作深度决定建设速度。要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能评等关键环节流程。各职能部门要靠前服务、主动对接、协同作战,明确专人专班负责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积极向上沟通协调,争取更大支持。要强化项目成熟度评估,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审批手续能快则快、能简则简,确保达到“拿地即开工”的快速推进状态,最大限度压缩前期工作时间成本。

  (三)施工建设要按下“快进键”。千忙万忙,项目不开工就是瞎忙;千招万招,项目不投产就是空招。对计划开工项目,特别是69个重点产业项目,要逐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明确关键节点和时限要求,压实业主单位主体责任和保障责任。要大力推广“领导小组+指挥部+专班”的工作模式和“领导包联、定期调度、现场办公”的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征地拆迁、资金保障、水电接入、物料运输等具体困难。对在建项目,要科学组织施工力量,保障资源投入,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能超则超,推动实物工作量快速增长,尽快形成有效投资。严格落实“五干工作法”(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成、干不成怎么办),确保每项任务都有人抓、有人管、见实效。

  ​三、综合施策优环境,以更实举措厚植项目成长沃土​

  项目要引得来、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明确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我们要以此为目标,聚焦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全生命周期,在“硬件”上持续提升承载能力,在“软件”上不断优化服务品质,真正让X成为各类要素集聚、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创新创业热潮涌动的热土。打造项目成长的良好生态,需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一)园区载体要筑牢“硬支撑”。产业园区是项目落地的重要平台。要把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和运营水平作为“一号工程”。聚焦“低成本化”园区建设目标,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土地储备,加快标准厂房定制供给,全面提升路网、管网、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和污水处理、热电联产等公共配套能力。要集约节约用地,提高亩均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园区运营服务,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升服务效能,为入驻企业提供坚实可靠的“硬件”保障,努力打造具有坚强配套服务能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集群。

  (二)服务品牌要做优“软实力”。“软件”服务更能体现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水平。要巩固拓展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成效,切实保障公平竞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通办”、“跨区域通办”,最大限度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要强化政策供给和兑现,建立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免申即享机制。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健全领导联系重点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