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城市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_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的根本方向、价值取向、战略导向和实践要求,为我们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通过深入学领会,结合我市实际,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深化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核心要义与战略方向
_在会议上强调,“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这深刻揭示了城市工作在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的核心要义,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的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思想领航,锚定人民城市新坐标。深刻认识坚持和加强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保证。_指出,“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最大优势”。我们必须把的领导贯穿于城市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关于城市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确保城市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 ……略…… 便利度和舒适度;“美丽”是城市发展的生态底色,要求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韧性”是城市发展的安全基石,要求我们增强抵御风险、自我修复的能力;“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要求我们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市民素养;“智慧”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形态,要求我们运用科技赋能治理、提升效能。深刻把握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的战略路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内涵式发展是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城市更新是盘活存量、提升品质的关键一招。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将内涵式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把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抓手,久久为功,精耕细作,推动城市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精准发力,全面落实部署的城市工作重点任务
会议部署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具体路径。结合我市作为XX区域中心城市、老工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的实际,我们必须聚焦关键领域,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一)规划引领,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_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一是强化战略引领,优化空间布局。立足XX区域发展定位,着眼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科学编制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推动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XX都市圈协同发展。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服务功能。二是促进城乡融合,畅通要素流动。坚持城乡统筹,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_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辐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三是完善交通网络,提升枢纽功能。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XX港口、机场、高铁站等枢纽能级,强化其在区域乃至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中的地位,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更新赋能,焕发老城新生新活力。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_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我们必须将城市更新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举措。一是创新模式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探索建立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实施模式。完善土地、规划、金融、财税等配套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推进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二是培育创新生态,增强发展动能。将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紧密结合。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空间,建设创新街区、众创空间,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依托XX优势产业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提升城市经济密度和创新浓度。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城市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三是赓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在城市更新中坚持保护优先,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留住城市记忆。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体量、色彩、风格,塑造具有XX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
(三)安全筑基,织密城市生命防护网。城市安全是发展的底线。_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我们必须把安全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一是筑牢设施根基,保障运行安全。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对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桥梁隧道等实施全面监测和智能化管理。加快老旧管网、管廊改造升级,消除安全隐患。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盲目建设,加强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二是强化灾害防治,提升应急能力。健全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加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内涝治理。提升地震、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力量体系,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管理。三是创新社会治理,守护公共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特别是建筑施工、城镇燃气、自建房等领域。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运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智慧治理,提升城市运行新效能。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内在要求。_要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