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市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25-09-01 14:53:44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在全市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市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的成效与经验,深刻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系统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切实把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做深做实做细,不断提升职工及其子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总工会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县(区)总工会、主席,市直各部委办局、市属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企业(如X外卖平台、X快递公司、X网约车公司)工会代表,以及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妇联等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刚才,X县总工会、X区总工会分别就本地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就全市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整体推进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作了汇报发言,大家的发言既有实践总结,又有思路举措,内容详实、重点突出、符合实际,我都同意,会后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做好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

  职工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职工的后顾之忧能否解决、家庭福祉能否提升,直接关系到职工队伍的稳定性、积极性,更关系到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职工子女作为职工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教育、生活保障等问题始终是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不是简单的“送温暖”“献爱心”,而是一项具有意义、社会意义和民生意义的重要工作,必须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深刻把握其核心价值。

  (一)做好职工子女关爱服务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

  _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工会作为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始终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把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我市实际来看,截至2025年7月底,全市实名制登记职工总量达86.3万人,其中困难职工家庭1276户,涉及职工子女2143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含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直播从业者等)11.2万人,其子女中随迁子女4.8万人、留守儿童1.3万人;农民工_28.5万人,子女随迁入学、课后托管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职工_为我市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付出了大量心血,但由于工作性质、经济条件等原因,在子女关爱方面往往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比如,区一名外卖配送员师傅,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妻子在X工厂打零工,两人无暇照顾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孩子放学后只能在快递站点门口写作业,刮风下雨时更是无处落脚;县困难职工家庭,丈夫因工伤丧失劳 ……略…… 在主题创作环节,4个小组的孩子分工协作,有的负责勾勒轮廓,有的负责填充色彩,有的负责书写主题,共同完成了一幅长6米、宽2米的“工会伴成长・筑梦向未来”巨画,画作中既有家乡的标志性建筑,也有孩子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传统技艺体验环节更是深受孩子们喜爱,孩子们亲手制作专属风筝,在风筝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还学篆刻“福”字印章,不少孩子把印章带回家送给父母,表达感恩之情。活动结束后,县农民工子女同学在心得中写道:“这次夏令营让我第一次走进博物馆,第一次制筝,第一次认识这么多好朋友,我知道这是工会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准备的,我一定好好学,将来回报社会。”除了夏令营活动,各县区总工会也打造了特色品牌,比如X县总工会的“暖童行动”,每年为200余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和学用品,202x年还为50名孩子提供了免费的暑期兴趣班(包括书法、绘画、舞蹈等);X区总工会的“四点半课堂”,在12个社区设立服务点,组织志愿者为双职工家庭子女提供课后托管、作业辅导服务,每年服务时长超过1.2万小时;X区总工会的“少数民族职工子女文化传承班”,邀请非遗传承人教授满族刺绣、蒙古族马头琴等技艺,帮助少数民族孩子传承文化根脉。这些品牌活动的开展,不仅让职工子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爱,也让工会组织的服务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202x年全市职工对子女关爱服务的满意度达92.3%,同比提升8.5个百分点。

  (二)服务阵地逐步完善,服务覆盖面不断拓展

  阵地是服务的基础,没有固定的阵地,关爱服务就难以常态化、长效化。近年来,各级工会加大投入,逐步构建了“市级示范、县区主导、社区(企业)补充”的三级服务阵地网络。在市级层面,市总工会在职工服务中心设立了“职工子女关爱服务窗口”,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政策咨询、需求登记、资源对接等工作,同时建立了“职工子女信息库”,截至目前已录入各类职工子女信息1.2万条,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在县区层面,10个县(区)总工会均建成了“职工子女关爱服务站”,其中X区、县的服务站面积均超过500平方米,配备了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兴趣活动室等功能区域,区服务站还与高校合作,引入10名大学生志愿者长期驻点服务;在社区和企业层面,全市已建成社区职工子女托管点48个、企业职工子女托管中心15个,基本覆盖了职工集中的社区和重点企业。比如,街道社区职工子女托管点,依托社区群服务中心,利用闲置空间改造出200平方米的活动区域,配备了桌椅、图书、玩具等设施,每天下午4点半到6点半,为周边30余名职工子女提供托管服务,还定期邀请退休教师、医生开展作业辅导和健康讲座;快递公司工会在分拣中心附近设立的“子女托管室”,专门为快递员子女提供临时托管服务,解决了快递员“带娃上班”的难题,202x年该托管室服务快递员子女达800余人次。,各级工会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学校、培训机构、公益组织等合作,拓展服务阵地。比如,市总工会与市10所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学校假期场地开展职工子女研学活动;与培训机构合作,为困难职工子女提供免费的学科辅导和兴趣培训,202x年共培训320余名孩子。截至2025年7月,全市职工子女关爱服务阵地累计服务职工子女达5.6万人次,服务覆盖面较202x年提升了35%。

  (三)保障机制不断加强,服务可持续性显著提升

  为确保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能够长期推进,各级工会不断健全完善经费、队伍、协作等保障机制。在经费保障方面,市总工会将职工子女关爱服务经费纳入年度预算,202x年至2025年累计投入专项经费860万元,其中2025年投入320万元,较202x年增长45%;各县区总工会也加大经费投入,X区、X县总工会2025年专项经费均超过50万元,X区总工会还通过“工会经费+社会捐赠”的方式,筹集资金20万元用于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在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了“专职人员+志愿者”的服务队伍,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负责统筹协调,各县区总工会均配备1-2名专职人员;同时,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截至目前全市工会系统注册志愿者达2100余人,其中具备教育、心理、法律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860余人,占比40.9%,这些志愿者主要来自高校学生、退休教师、专业社工等_,为服务开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在部门协作方面,市总工会积极与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了定期会商机制,共同解决职工子女关爱服务中的难点问题。比如,与市教育局合作,推动随迁子女入学“零障碍”,202x年帮助1200余名农民工子女顺利入学;与市民政局合作,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子女纳入困境儿童保障范围,202x年为320余名孩子发放了困境儿童生活补贴;与市妇联合作,开展“家庭教育进企业、进社区”活动,202x年共举办家庭教育讲座48场,覆盖职工家庭20xx余户。这些机制的建立,为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确保了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三、正视问题不足,清醒把握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的差距短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与职工群众的期盼、与上级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县区总工会、基层工会对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其作为服务职工、凝聚职工的重要工作来抓,而是简单地将其视为“阶段性任务”“额外负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筹推进不力。一些县区总工会没有将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既没有制定专项工作计划,也没有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导致工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乏系统性。比如,X县总工会202x年仅召开1次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工作会议,且参会人员仅为权益保障部工作人员,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部分工会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是主动深入职工群众了解需求,而是坐等职工上门求助,甚至出现“职工有需求、工会不知情”的情况。202x年市总工会开展的职工需求调查显示,有38%的职工表示“不知道工会有职工子女关爱服务”,有25%的职工表示“知道但不知道如何申请”;三是创新意识不足。一些工会开展活动时,惯于照搬照抄上级方案,不结合本地实际和职工子女特点进行调整,导致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吸引力不强。比如,部分县区总工会举办的暑期托管班,仅提供作业辅导,没有开展兴趣活动,导致不少孩子不愿意参加,参与率不足50%。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站在职工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把“职工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服务覆盖存在盲区,重点_关注不足

  虽然我市职工子女关爱服务覆盖面在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不少盲区,尤其是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留守儿童、少数民族职工子女等重点_的服务还不够到位。一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覆盖不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地点分散、流动性强,工会组织对其子女情况掌握不全面,导致服务难以精准触达。2025年上半年,市总工会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的服务覆盖率仅为35%,远低于困难职工子女的82%;比如,市外卖平台有外卖配送员3200余人,其中有子女的达2100余人,但仅有700余人的子女参与过工会组织的关爱活动,不少外卖配送员表示“不知道工会有针对我们子女的服务,也没人通知我们”。二是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薄弱。我市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县、县等农村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工会力量相对薄弱,服务阵地不足,导致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关爱服务。202x年,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参与工会关爱活动的比例仅为28%,而城市地区非留守儿童参与比例达65%;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陪伴,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但全市仅在县、区设立了2个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站,远不能满足需求。三是少数民族职工子女服务针对性不强。我市有少数民族职工1.2万人,涉及满族、蒙古族、回族等15个民族,其子女在文化传承、语言适应等方面有特殊需求,但目前工会开展的关爱服务多为“一刀切”,没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比如,少数民族职工子女对本民族文化的学需求强烈,但全市仅区总工会开展过1次少数民族文化体验活动,参与人数不足50人。这些盲区的存在,导致部分职工_“感受不到工会的温暖”,影响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服务供给存在短板,内容质量有待提升

  当前,我市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在内容、形式、专业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难以满足职工子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一是服务内容单一。大部分工会开展的关爱服务集中在暑期托管、物资帮扶等方面,对心理辅导、文化传承、社会实践、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服务较少。202x年,全市工会开展的职工子女关爱活动中,暑期托管和物资帮扶占比达75%,而心理辅导仅占8%、文化传承占比6%、安全防护占比5%;不少职工反映,“孩子放暑假没人管,工会的托管班解决了大问题,但除了写作业没别的活动,孩子觉得没意思”。二是服务专业度不高。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质量不高。比如,部分县区总工会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由工会工作人员兼任辅导老师,但这些工作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资质,只能进行简单的情绪疏导,无法解决复杂的心理问题;202x年,有32%的职工表示“工会的心理辅导效果一般,希望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服务”。三是服务形式不够灵活。大部分关爱服务采用“集中式”“固定式”的形式,难以适应职工子女的时间安排和地点需求。比如,不少双职工家庭希望工会能提供周末托管服务,但目前全市仅有X区、X区的3个服务点提供周末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