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业综合农资打假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农业农资监管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全面总结我市前期农资打假工作取得的成效,系统分析当前农资市场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细化部署下一阶段全市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任务,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强化监管,切实筑牢全市农业安全防线,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局长及分管负责同志副局长,市农业综合行政支队全体人员,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工作的副局长及农业综合行政大队大队长,市公安局食药监支队支队长、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科X科长,以及部分重点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代表。刚才,市农业综合行政支队、X县农业农村局、X区农业综合行政大队、X市农业农村局分别作了汇报发言,大家既客观总结了本地本部门在农资打假中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成效,也坦诚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不足,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思路,内容翔实、重点突出,我都同意,会后大家要对照发言内容,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逐项梳理任务、逐条细化措施,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下面,结合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大局和农资打假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农资打假工作对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生命线”,种子、肥料、农药、兽药等农资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局。当前,我市正处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做好农资打假工作不是简单的市场监管任务,而是必须扛起的责任、必须抓好的民生工程。
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年产量超过亿公斤,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优质农资的支撑——好种子是高产的基础,优质肥料是养分的保障,合格农药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如果农 ……略…… 起,其中重大案件起,罚没款金额万元,查获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吨,包括假劣种子公斤、劣质肥料吨、过期农药公斤、不合格兽药盒,有效震慑了违法分子。比如,在今年春耕备耕专项整治中,市农业综合行政支队联合县大队,在镇查处了一起无证生产假玉米种子案件,现场查获假种子公斤,涉案金额超过万元,依法对涉事企业进行了处罚,并将相关责任人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切实维护了种子市场秩序。
二是联合机制不断完善,监管合力持续增强。我们积极推动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构建了“农业牵头、部门联动、区域协作”的农资打假工作格局。市农业综合行政支队与市公安局食药监支队建立了案件移送、联合办案机制,今年以来共联合开展检查次,联合查办案件起,其中起涉刑案件已顺利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市(县级)农业综合行政大队与北京市房山区农业部门建立了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针对两地交界区域农资监管难点,开展联合巡查次,查处跨区域销售假劣农资案件起,有效解决了“两不管”区域监管盲区问题;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开展了“农资市场百日整治”行动,检查农资经营场所家,整改问题个,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点个,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农资打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市县两级数据、案件信息实时共享,提高了效率和精准度。
三是宣传引导氛围日益浓厚,群众参与意识持续提升。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宣传进乡村、进门店、进农户“三进”活动,通过悬挂标语、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线上宣传等多种方式,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和消费_常识。今年以来,全市共悬挂标语条幅余条,发放《农资识假辨假手册》《农民_指南》等资料万余份,组织现场宣传活动场,参与群众达万余人次,其中市农业综合行政支队组织的“农资打假下乡进村”活动,覆盖了个乡镇、个行政村,现场接受群众咨询余人次,受理投诉举报起,均已全部办结。同时,我们还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发布农资打假动态信息条、识假辨假短视频个,总浏览量超过万次,其中《一分钟教你辨别假劣种子》短视频播放量达万次,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热情。今年以来,通过群众举报线索查处的农资违法案件有起,占案件总数的%,群众已成为农资打假工作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农资打假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资市场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打假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资违法行为更趋隐蔽化、多样化,监管难度加大。随着力度的加大,一些不法分子改变了传统的违法方式,违法行为更加隐蔽。比如,部分农资经营户不建立销售台账,通过微信、电话等私下联系销售假劣农资,交易记录不完整,给取证带来困难;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农村集市、流动摊贩等方式“打游击”销售假劣农资,销售地点不固定,发现时已人去货空;还有的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播带货等渠道销售假劣农资,虚拟交易、异地发货,跨区域监管协调难度大。今年X月,区大队接到群众举报,某直播间销售“特效增产农药”,经核查该农药未取得农药登记证,属于假农药,但由于主播所在地在外地,涉及平台监管、异地协查等多个环节,案件查办周期长达个月,反映出互联网农资监管的复杂性。
二是部分区域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两不管”区域问题突出。我市共有个县(市、区),部分县(市、区)交界区域、城乡结合部由于行政区划交叉、监管责任不明确,成为农资监管的“盲区”。比如,县镇与区街道交界地带,有家农资经营户长期游离于两地监管之外,存在无照经营、销售过期农药等问题,前期因两地部门沟通协调不及时,未能及时查处,直到今年月两地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后,才对这些经营户进行了规范整治。,部分偏远乡镇(街道)由于力量不足,监管频次不够,也存在监管漏洞。据统计,我市个乡镇(街道)中,有个乡镇(街道)农业人员不足人,占比达X%,其中县乡、县镇等偏远乡镇,人员仅人,却要负责家以上农资经营户的监管工作,年均检查频次不足次,远低于市区次的年均检查频次,难以满足监管需求。
三是基层能力有待提升,技术支撑不足。一方面,基层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新修订的《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掌握不透彻,对新型农资产品的检测、辨别能力不足,在查处复杂案件时往往力不从心。今年以来,全市基层机构共向上级请求业务指导次,其中%的请求集中在农资产品检测、法律适用等方面。另一方面,装备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全市个县级农业综合行政大队中,仅有个大队配备了农资快速检测设备,其余大队仍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现场询问等传统方式辨别农资真伪,检测效率低、准确率不高。比如,在查处某批次劣质肥料案件时,由于基层大队没有检测设备,只能将样品送到市检测中心,检测周期长达X天,影响了案件查办进度,也给违法分子转移证据留下了时间。
三、聚焦重点任务,以更实举措推动全市农资打假工作走深走实
下一步,全市农资打假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关键时节、重点品种、薄弱环节,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监管、末端追责,推动打假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从“集中整治”向“常态化监管”转变,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紧盯关键时节和重点品种,筑牢农资质量安全源头防线
一是围绕关键时节开展专项整治。要根据农业生产规律,在春耕备耕(X月—X月)、三夏生产(X月—X月)、秋收秋种(X月—月)等关键时节,集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做到“时节未到、监管先行”。春耕备耕期间,重点整治种子、肥料市场,严查假劣种子、未登记肥料、有效成分不足肥料等违法行为;三夏期间,重点整治农药、农机具配件市场,严查禁用限用农药、过期农药、假冒农机配件;秋收秋种期间,重点整治饲料、兽药市场,严查假劣饲料、无证兽药、添加违禁成分的饲料添加剂。每个关键时节,市县两级都要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整治目标、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比如,今年三夏期间,要计划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清查”行动,重点检查个农药批发市场、家重点农药经营户,确保农药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以上。
二是聚焦重点品种强化监管。要将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六大类”农资产品作为监管重点,建立“一品一策”监管台账。在种子监管方面,要严格落实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制度,对全市家种子生产企业、家种子经营门店实行“全覆盖”检查,重点核查种子标签、生产经营许可证、品种审定证书,严防未经审定品种、假劣种子流入市场;在肥料监管方面,要加大对复混肥、有机肥等产品的抽检力度,计划今年抽检肥料样品批次,不合格产品查处率达到%;在农药监管方面,要严格执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严查无许可证经营、超范围经营、销售禁用限用农药等行为,今年要实现农药经营门店检查覆盖率X%;在兽药、饲料监管方面,要聚焦畜禽养殖集中区,严查假劣兽药、添加“瘦肉精”等违禁成分的饲料,计划对X家规模养殖场、X家饲料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检查,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加强生产源头_。要把好农资生产“第一道关口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