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农经发〔202x〕3号)及省、市相关部署要求,我县自202x年3月起,选取XX镇、XX乡等3个乡镇的21个行政村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试点以来,我县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以"清底数、建制度、强监管、提效能"为主线,着力破解"三资"管理底数不清、程序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初步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三资"管理模式。现将试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点背景与工作部署
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辖12个乡镇(街道)、207个行政村,农村集体"三资"总量庞大,涉及面广、关注度高。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部分村集体因"三资"管 ……略…… 如核对村集体鱼塘承包合同与实际水域面积)、查账面与查往来对(如逐笔核实应收账款的形成时间及还款记录)、查合同与查现场对(如现场测量集体林地四至边界)。三是强化公示监督。清查结果经村"两委"初审、村民代表会议复审后,在村务公开栏、微信群进行"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5天,接受群众监督。截至目前,试点村共清理账面资金2865万元,盘盈货币资金12万元;登记固定资产1327项,原值4200万元,其中闲置资产21处(如旧校舍、仓库);核实资源性资产1.2万亩,纠正合同面积误差310亩。XX镇XX村通过清查发现集体林地被个别村民侵占15亩,经协商收回后重新发包,年增集体收入3万元。
(二)健全制度体系,规范管理流程
针对试点前暴露的制度短板,我县以"废、改、立"结合方式,构建"1+N"制度框架(1个总体管理办法,N项专项制度)。一是制定《X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操作指南》,细化资金审批(5000元以下由村主任审批、5000-2万元由村"两委"会议研究、2万元以上需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资产处置(单宗资产原值超1万元的需公开拍卖)、资源发包(承包期限不得超过二轮承包剩余年限)等12项具体流程,明确"四议两公开"(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执行标准。二是对原有合同进行全面清理,重点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条款是否清晰、价款是否合理。试点村共梳理经济合同437份,其中不规范合同112份(如未约定违约责任、期限超法律规定),已全部修订完善,新增合同备案环节,所有合同均在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备案。三是建立"三资"监管平台,将资金收支、资产资源登记、合同履行等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实现"线上审批、全程留痕、动态监管"。XX乡通过平台监测发现某村违规支付招待费20xx元,及时叫停并追回资金,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
(三)强化监督问效,提升治理效能
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监管网络。一方面,压实村主体责任,明确村支部为"三资"管理第一责任人,村监会负责日常监督,每月召开一次"三资"管理分析会,每季度向乡镇农经站报送管理情况。另一方面,引入群众监督,设立"三资"管理举报电话,畅通"线上+线下"反映渠道,试点期间共受理群众咨询投诉47件,均已及时核查反馈。同时,强化考核问责,将"三资"管理纳入乡镇年度综合考核(占比15%)、村干部绩效考核(占比20%),对因管理失职引发问题的村,取消当年评优资格,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试点以来,共有3名村干部因未及时公开资金使用情况被通报批评,1名村会计因违规操作被调整岗位。
三、试点成效与经验总结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体"家底"更清晰,21个试点村"三资"台账完整率达100%,资产资源利用率提升25%;二是管理程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县沼气工程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