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加强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对下一步巩固拓展学教育成果、以严实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校长传达了上级有关会议精神,X同志代表学校学教育工作专班作了全面的总结报告,系统回顾了主要做法,客观评价了工作成效,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我完全同意。
总体来看,在过去几个月里,全校各级组织和广大员干部严格按照、的统一部署和校的具体安排,以高度的自觉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学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各项工作,规定动作扎实到位,自选动作富有特色,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此次学教育,全校员干部的站位得到新提升,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实现新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了新提振,风清气正的生态和育人环境得到持续巩固和优化。可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淬炼、思想洗礼和锤炼。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总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集中学教育告一段落,但这绝不是建设的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正如_反复强调的,“建设永远在路上,贯彻_精神没有休止符”。当前,我们正处在奋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水平百年老校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严峻复杂。越是如此,越需要持之以恒加强建设,以优良风带动校风学风,为学校各项 ……略…… 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转化为服务师生、破解难题的实际行动。比如,在学中,我们是否真正思考了如何将严的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如何以优良引领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如何用务实破解当前学校发展中面临的人才引进难、重大项目突破难、资源拓展难等瓶颈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通过学不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切实把理论武装的成果体现为谋划发展的高站位、推动改革的硬举措、服务实生的实成效。
二、坚持不懈狠抓问题整改,在动真碰硬销号中补齐工作短板
这次学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查”,即查摆问题、检视剖析。发现问题是能力,正视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如果查摆问题蜻蜓点水、整改落实轻描淡写,学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一)要以“彻底”的态度抓好存量问题整改。在集中学教育期间,我校聚焦“六个方面”突出问题,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等多种方式,全面动员了超过20xx名员干部参与,各级领导班子累计查摆出具体问题48项,涉及文风会风、调查研究、服务师生、担当作为等多个层面。截至8月底,已完成整改42项,阶段性整改完成率达到87.5%。对这42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不能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思想。各责任单位、责任人要定期组织“回头看”,深入检视整改成效是否巩固、相关机制是否健全、师生评价是否满意,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死灰复燃。对于尚未完成整改的6项“硬骨头”,相关牵头单位要进一步压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照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一销号清零。校、学教育工作专班要加强跟踪督办,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要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所有问题在承诺时限内见底清零,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整改不到位不罢休”。
(二)要以“敏锐”的眼光抓好增量问题防范。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一些老问题解决了,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工作警惕性。一方面,要紧盯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高校并非清水衙门,基建工程、招生录取、招标采购、校办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等领域,历来是政风险的高发区,也是问题易发多发的土壤。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把落实_精神的要求,嵌入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节点,加强风险排查和内控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问题的新变种、新形态。比如,一些所谓的“人情往来”是否突破了纪律底线?一些公务活动中的迎来送往是否超标?一些调研工作是否“身入心未入”,满足于看“盆景”、走“经典路线”?对这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三)要以“治本”的思维抓好共性问题剖析。问题是表象,根源在思想和制度。对于查摆出来的各类问题,不能满足于就事论事解决具体问题,更要善于从个性问题中发现共性规律,从表象问题中深挖根源症结。比如,为什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屡禁不止?根子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为什么一些服务窗口“门好进、脸好看、事依然难办”?根子在于宗旨意识淡薄,没有真正把师生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各二级组织和职能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本单位、本领域查摆的问题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和深度剖析,举一反三,深刻反思问题背后的思想根源、制度漏洞和管理缺陷,从而为下一步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提供精准靶向。
三、坚持不懈健全制度体系,在扎紧织密笼子中强化制度执行
_指出,建设要“标本兼治,就需要完善制度”。集中性的学教育和整改是“治标”,长效化的制度建设才是“治本”。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巩固拓展学教育成果的根本之策,不断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让铁规矩、硬杠杠长牙带电。
(一)要在制度的“废改立”上持续用力。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调整、持续优化的过程。近年来,学校层面陆续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加强建设的制度文件,比如《X大学关于改进工作、密切联系师生的若干规定》《X大学会议活动管理办法》等。但对照新形势新要求,部分制度可能存在“空档”“盲区”,有的规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的则与上级最新精神不完全匹配。这次学教育查摆出的问题,很多也反映出制度层面的短板。学校层面要牵头,各单位要协同,对照关于建设的最新部署,对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深化落实_精神的若干规定》等指导性文件,对我校现行的建设相关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评估。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修订的抓紧修订,该新建的立即新建。比如,针对调研不实问题,是否要修订完善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实施办法?针对经费使用不规范问题,是否要结合科研“包干制”等新政策,进一步细化《X大学经费支出审批办法(修订)》的负面清单和监管措施?针对师德师风问题,如何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进一步具体化、制度化?通过系统性的“废改立”,构建起一套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建设制度体系,确保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要在制度的执行力上动真格。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牛栏关猫”的现象之所以存在,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而是因为制度成了“稻草人”“橡皮筋”。必须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让制度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高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某县检察院工作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