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估工作总结

2025-09-11 14:34:55 妙笔智库

  目录/提纲:……

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估工作总结

  一、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二)创新评估方式,确保客观真实

  (三)聚焦关键环节,突出评估实效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主要成效

  (一)设施网络强基提质,服务阵地更接地气

  (二)服务供给精准滴灌,文化活动更聚人气

  (三)队伍建设固本强基,服务力量更添活力

  (四)机制创新破立并举,服务保障更可持续

  三、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一)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

  (二)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差距

  (三)专业人才缺口依然较大

  (四)社会力量参与深度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聚焦用得好,提升设施使用效能

  (二)聚焦对胃口,优化服务供给模式

  (三)聚焦留得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聚焦聚合力,激发社会参与活力

  ……

  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估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决策部署,深入践行2025年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打造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城乡文化生态"要求,根据《XX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估办法(2025年修订版)》及《XX县"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安排,我县自2025年6月起,通过"县级统筹、部门联动、乡村自查、第三方抽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12个乡镇(街道)、217个行政村(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开展全方位评估。现将评估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本次评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聚焦"设施利用率、服务精准度、群众参与度、保障可持续性"四大核心指标,着力构建"全链条覆盖、多主体参与、数据化支撑"的评估体系,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反映基层文化服务现状。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财政局、县统计局等11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XX县2

  ……略…… 

  文化权益的"先手棋",以2025年"民生提质年"为契机,实施"百村千场"文化设施提质工程,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200万元,对全县217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标准化改造。目前,全县文化设施总面积达18.6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312平方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其中,新建"乡音书吧"12个、"文化驿站"23个,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示范点45个,有效解决了偏远村(社区)"找文化难"问题。如XX镇XX村将原闲置村小校舍改造为"耕读文化礼堂",设置图书阅览区、非遗展示区、亲子活动区等功能板块,日均接待群众40余人次,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二)服务供给"精准滴灌",文化活动更"聚人气"

  紧扣群众需求变化,创新"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2025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800余场,较上年同期增长18%;参与群众达12.6万人次,同比增长22%。一是聚焦"一老一小",开展"银龄课堂""童绘乡村"等特色活动860场,如XX街道XX社区开设"戏曲大篷车"流动课堂,每月组织戏曲票友进小区演出,惠及老年_1500余人次;二是围绕"我们的节日",举办春节灯展、端午龙舟赛、中秋诗会等传统节庆活动320场,其中XX镇"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吸引周边3县(区)群众参与,相关短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500万次;三是创新"文化+"融合模式,推动文化与旅游、农业、教育等领域深度合作,培育"乡村艺术季""田野音乐会"等新业态,如XX乡依托万亩茶园举办"茶韵文化节",将采茶舞表演、茶道体验、茶产品展销有机结合,带动村集体增收12万元,实现"文化惠民"与"文化富民"双赢。

  (三)队伍建设"固本强基",服务力量更"添活力"

  坚持"专兼结合、以专带兼"原则,着力打造一支"懂文化、会服务、善创新"的基层文化队伍。目前,全县共有专职文化专干186名(较上年增加23名),兼职文化志愿者2300余名,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专职文化专干、5名以上文化志愿者。一是强化能力提升,全年开展文化专干业务培训8期、志愿者专题辅导15场,累计培训3200人次;二是创新激励机制,出台《XX县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办法》,将志愿服务时长与评优评先、文化设施优先使用权等挂钩,激发志愿者参与热情,2025年以来志愿者参与活动时长累计达4.2万小时;三是培育本土人才,挖掘"民间非遗传承人""乡土文艺骨干"等特色人才187名,组建"乡村文艺轻骑兵"队伍32支,其中XX村"农民合唱团"在全市"乡村文化大舞台"比赛中荣获金奖,成为基层文化服务的"金字招牌"。

  (四)机制创新"破立并举",服务保障更"可持续"

  聚焦制约基层文化服务的长效机制问题,探索形成"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多元保障模式。一是资金保障方面,建立"财政预算+社会捐赠+文化事业收入"多元投入机制,2025年全县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达4800万元,较上年增长15%,其中社会力量捐赠文化设施设备价值620万元;二是资源共享方面,依托"XX县公共文化云"平台,整合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7个场馆资源,实现线上线下预约、借阅、观展"一站式"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3.2万人,数字资源访问量突破120万次;三是考核评价方面,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核,权重占比提升至8%,并建立"群众评价+专家评审+数据监测"的综合评价体系,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三、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尽管我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取得显著提升,但对照2025年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要求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

  部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存在"重建设、轻使用"现象,个别场所因活动形式单一、开放时间不固定,导致实际使用率偏低。评估显示,全县文化设施平均周使用时长为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