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以“组织重构”为抓手,织密基层治理“经纬网”
一是推行“三级网格+功能型支部”,让治理触角“全覆盖”
二是选优“专职网格员+特色顾问团”,让治理力量“专业化”
三是创新“吹哨报到+闭环管理”,让治理机制“高效化”
二、以“数字赋能”为突破,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一是搭建“一平台统管”,让治理数据“活起来”
二是开发“一键式服务”,让群众办事“快起来”
三是运用“大数据预警”,让风险隐患“早发现”
三、以“共建共享”为导向,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
一是打造“多元参与”平台,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主人翁”
二是培育“特色服务”品牌,让治理从“单一供给”变“精准滴灌”
三是弘扬“文明新风”正气,让治理从“管理约束”变“文化浸润”
四、以“民生提质”为根本,架起群干群“连心桥”
一是“群众点单”,让需求更精准
二是“社区派单”,让责任更明确
三是“部门接单”,让落实更有力
四是“监督评单”,让效果更实在
……
在全市基层治理创新经验交流会上的汇报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面对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需求复杂化、矛盾多样化的新挑战,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紧扣2025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周年深化年”“基层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攻坚期”“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推进年”等关键节点,立足区域实际,以“组织重构、数字赋能、共建共享”为三大抓手,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引领更有力、服务群众更精准、矛盾化解更高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组织重构”为抓手,织密基层治理“经纬网”
基层治理,“责”在基层,“根”在支部。我们坚持把优化组织体系作为破解治理难题的“先手棋”,通过重构网格架构、建强战斗堡垒、激活末梢力量,推动治理重心下沉、资源整合、效能提升。
一是推行“三级网格+功能型支部”,让治理触角“全覆盖”。针对过去网格划分过细、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等问题,今年3月起,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网格重塑”专项行动。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便于服务”原则,将原有的127个基础网格整合为89个综合网格,同步在23个城市社区、17个行政村设立“网格支部”,在楼栋、院落、商圈等设立“微网格小组”,形成“街道工委—社区(村)—网格支部
……略……
超时未办的“黄码”事项由街道督办,对推诿扯皮的“红码”事项由区监委介入调查。今年以来,累计“吹哨”580次,办结率98.6%,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二、以“数字赋能”为突破,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2025年是“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推进年”,我们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要“走新路”,必须抓住数字化这个“关键变量”。我们以“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推动治理手段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是搭建“一平台统管”,让治理数据“活起来”。今年初,我们建成区级“基层治理智慧平台”,整合、城管、应急、民政等12个部门的数据资源,打通“12345热线”“数字城管”“雪亮工程”等15个业务系统,形成“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局”的数字化治理中枢。平台设置“民生诉求、安全隐患、特殊人群、经济活力”四大模块,实时抓取、分析网格内人、事、物动态数据。例如,通过分析“民生诉求”模块中“停车难”问题的高频发区域(如XX路、XX巷周边),我们协调交管部门施划临时停车位300个,引入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相关区域投诉量下降75%。目前,平台已归集各类数据2.3亿条,日均处理事件320件,事件处置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
二是开发“一键式服务”,让群众办事“快起来”。我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平台中嵌入“民生诉求直通车”小程序,群众可通过微信扫码、电话拨打、APP端等渠道,随时随地反映问题、查询进度、评价结果。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_,我们推出“代报代办”服务,由网格员、志愿者帮助线上提交诉求。例如,XX社区居民王阿姨通过小程序反映“楼道灯损坏”,平台立即派单至社区,网格员当日上门维修,全程仅需2小时,王阿姨在线评价“非常满意”。同时,我们利用AI技术开发“智能分诊”功能,对诉求自动分类、匹配责任部门,准确率达92%,避免人工派单误差。今年以来,小程序累计受理群众诉求1.8万件,办结率99.2%,平均办理时长从3天缩短至4小时。
三是运用“大数据预警”,让风险隐患“早发现”。我们建立“数据建模+趋势分析”机制,对网格内的矛盾纠纷、治安案件、安全生产等领域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精准识别高风险区域和高频问题。例如,通过分析近3年夏季“夜间酗酒斗殴”警情数据,我们发现XX夜市周边300米范围内占比达65%,随即推动在该区域增设2处治安岗亭、安装10个高清摄像头,并组织城管、市场监管、公安开展联合巡查,今年夏季同类警情同比下降58%。再如,针对独居老人安全问题,我们为80岁以上独居老人免费安装“智能水表”“一键呼叫器”,通过监测用水异常(如24小时用水量低于0.5吨)、呼叫响应超时等情况,平台自动预警,网格员第一时间上门查看。今年以来,累计触发预警120次,成功救助突发疾病老人18人,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
三、以“共建共享”为导向,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
基层治理的根本在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我们坚持“治理为了群众、治理依靠群众”,通过搭建参与平台、培育自治组织、弘扬文明新风,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格局。
一是打造“多元参与”平台,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主人翁”。我们在社区(村)普遍建立“乡贤参事会”“五老调解队”“居民议事厅”等自治组织,鼓励群众围绕社区规划、物业收费、公共设施建设等事项开展协商。例如,XX社区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题,组织业主代表、物业、电梯公司召开“板凳会议”12场,通过“一事一议”“成本共担”等方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成功加装电梯4部,困扰居民多年的“爬楼难”问题得到解决。再如,XX村成立“乡贤理事会”,邀请15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退休干部参与村级事务决策,今年通过乡贤捐赠、企业赞助等方式,筹集资金200万元用于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显著提升。目前,全区已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27个,今年以来开展协商议事活动2300余场,解决群众关切问题860个。
二是培育“特色服务”品牌,让治理从“单一供给”变“精准滴灌”。我们坚持“一社区一特色、一领域一品牌”,结合不同_的需求,打造差异化服务项目。例如,针对青少年_,XX街道依托社区群服务中心开设“四点半课堂”,组织退休教师、志愿者辅导作业,同时开展书法、绘画、科普等活动,惠及学生400余名;针对新业态新就业_,XX园区设立“暖蜂驿站”,提供充电、饮水、临时休息等服务,组建“骑手志愿服务队”,参与文明宣传、社区巡查等工作,累计服务群众1200余人次;针对残疾人_,XX社区建设“无障碍服务站”,提供康复训练、辅助器具租赁、心理疏导等“一站式”服务,覆盖残疾人家庭2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