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5-09-12 11:13:10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这个会,咱们不搞虚的,就围绕怎么把生态文明建设这件大事抓实抓细,实实在在地干出点样子来。我结合近期在XX县几个乡镇的实地调研,和大家把问题摆一摆、把路子理一理。说实话,去年咱们在XX河段治理中,发现个别村垃圾收集点设得不合理,村民嫌远又嫌脏,直接倒路边,这不就是咱们工作没做到位吗?现在国家提“美丽中国建设”,咱们得把这劲头用在刀刃上,不能光喊口号。下面,我重点讲三方面工作,每一条都得有具体招法、有实在数字、有可操作的步骤。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有些同志还觉得“生态建设是软任务,经济建设才是硬道理”,这想法得赶紧改。去年在XX镇走访时,我看到几个村子的河道边堆着塑料垃圾,村民说“以 ……略…… 有2个水泥厂项目因为环保不达标被否了,这个做法要继续坚持。目标是:年内完成退耕还林5000亩,新增森林覆盖率1.2个百分点,让XX县的绿色底色更亮。

  二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让垃圾变废为宝。垃圾问题不是小事,去年咱们县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行,周边村民反映臭味熏人。现在国家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垃圾处理就是个大“宝库”。咱们要从源头分类抓起:在XX社区试点“智能回收站”,居民扫码投递可回收物,积分能换生活用品。这个试点效果不错,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0%,比去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今年要全面铺开,6月底前每个乡镇至少建1个示范点,配套建设1个小型处理中心。特别要盯住农村,咱们在XX村搞的“垃圾兑换超市”,村民拿塑料瓶换盐巴、肥皂,参与率超85%,这招得推广。关键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配齐分类垃圾桶,安排专人指导,绝不能让分类变成“墙上画饼”。

  三是发展生态经济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态建设不能光花钱,得让老百姓尝到甜头。现在XX县有30多个村搞生态旅游,但大多是“看山看水”,游客来了就走,没留下钱。这不行!今年要推动“生态+”融合发展:在XX村试点“林下经济+电商”,种的菌菇、山野菜通过直播带货,去年帮村民增收5000元以上。这个路子要扩面,重点扶持5个示范村,每村给10万元启动资金。同时,要打通“绿水青山”变现通道,比如和XX企业合作,把咱们的有机农产品认证为“生态品牌”,溢价销售。县里成立专班,4月底前出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让生态资源能算账、能变现。目标是:年内培育生态农业主体20个,带动农户增收15%以上。

  三、强化保障,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落地生根

  工作干得好不好,关键在机制。不能光靠热情,得有硬支撑。

  一是压实责任链条,让“软任务”变“硬指标”。去年有些部门推诿扯皮,比如XX部门说“环保是生态局的事”,生态局又说“企业是主体”,结果问题拖了半年。今年必须定规矩:实行“县级领导包联制”,每位县领导负责3个重点生态项目,每月至少现场办公1次。比如县长包联XX河治理项目,每周看进度;副县长包联生态产业项目,每月听汇报。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年度考核,权重提高到20%,考核结果直接和干部评优、提拔挂钩。现在不搞“一票否决”了,但要搞“一票必问”,出了问题必须查清责任。

  二是建强支撑体系,让工作有抓手、有底气。现在基层缺人缺钱,比如XX乡生态站就3个人,还兼着其他活。今年要配齐力量:在乡镇设立生态工作专岗,每个乡镇增配2名专业人员,县财政列支专项经费1000万元。同时,要建好“智慧大脑”,在XX县生态监测平台加装50个实时传感器,对空气质量、水质等数据自动预警。比如去年XX河水质突然变差,因为没及时发现,等群众投诉才处理。今年有了这个“千里眼”,问题能早发现、早处置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