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叩问初心、叩问担当、叩问底线”为主题开展支部日活动,既是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的要求,也是结合住建工作实际、推动员干部自我净化的一次思想淬炼。最近,我在翻看年初局里编印的《住建人初心手账》时,看到有位老员写:“当年入时,我想的是为乡亲修条出山路;现在干了20年住建,最怕的是修不好群众的‘心路’。”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我们天天和钢筋水泥打交道,但最终要面对的,永远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借今天的机会,我想和大家掏掏心窝子,从“三个叩问”说起,把问题摆出来、把责任扛起来、把底线守牢靠。
一、叩问初心:从“入为什么”到“住建为了谁”,把为民情怀刻进每一块砖瓦
_在今年局集体学时强调:“人的初心,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体现在解决群众具体问题的实效里。”住建工作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系着万 ……略…… 们住建工作的“必答题”。最近我们正在编制《住建领域共同富裕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围绕“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住房保障精准化”发力,目的就是让群众在“住得好”中感受到“发展红利”。
二、叩问担当:从“任务怎么干”到“难题怎么破”,把实干写在每一个工地现场
当前住建领域挑战不少: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部分项目资金链紧张;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进入“回头看”阶段,存量隐患还需攻坚;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千家万户,协调难度大……面对这些“硬骨头”,我们的担当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顶上去、扛起来、干成的。
(一)在“稳底盘”上显担当,守好行业发展基本盘
房地产是民生之基,也是经济“稳定器”。今年我们重点抓两件事:一是“保交楼”,针对XX花园、XX学府等3个延期项目,成立“员攻坚组”驻场督办,目前已协调金融机构注入纾困资金8000万元,6月底前可实现交付;二是“防风险”,建立房企“红黄绿”分级监管机制,对高负债企业实行“一对一”约谈,上半年已排查出资金异常项目5个,全部提前介入处置。有位房企负责人说:“现在住建部门不是来‘挑刺’的,是来帮我们‘渡难关’的。”这说明,担当不是“管死”,而是“扶稳”。
(二)在“攻难点”上见真章,啃下民生实事硬骨头
老旧小区改造是今年的“民生一号工程”,涉及12个小区、2300户居民。一开始,有些居民不理解:“拆违建动了我的储物间怎么办?”“加装电梯凭什么我家要多出钱?”我们组建“员调解队”,带着设计图纸上门“算细账”:拆违建腾出的空间要做绿化和停车位,加装电梯补贴60%,后期维护费按楼层分摊更公平。现在已有8个小区完成改造方案公示,其中XX小区的王大爷主动拆除违建,还当起了“义务宣传员”。这件事让我明白:担当不是“硬推”,而是“共情”,把群众的顾虑想在前,办法就藏在沟通里。
(三)在“促长效”上求突破,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最近我们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在XX镇试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具体做法是:由村支部牵头,组织员、乡贤、村民代表成立“建房理事会”,从户型设计到质量监督全程参与;引入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把农房造价控制在每平米1200元以内;建成后通过“房屋置换+租赁分红”模式,让闲置农房变成旅游接待点。目前已有37户村民报名参与,预计年底前能打造2个示范样板。这说明,担当不是“单干”,而是“联动”,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形成“众人拾柴”的合力。
三、叩问底线:从“纪律是什么”到“防线怎么守”,把清本色融在每一次审批监管
住建领域资金密集、权力集中,工程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管、资金拨付等环节都是“高危地带”。去年全省住建系统警示教育会上通报的案例,有3起和我们业务相关:某县住建局干部违规干预招标,收受好处费28万元;某质监站站长接受施工方宴请,放宽验收标准导致工程返工。这些教训就在眼前,我们必须把底线刻在心上、抓在手上。
(一)扎紧“制度笼子”,让权力运行有章可循
今年我们重点完善三项制度:一是“阳光审批”,将施工许可、预售许可等12项高频事项全部纳入“一网通办”,审批流程、材料清单、办理时限全公开,杜绝“暗箱操作”;二是“政承诺”,所有参与工程监管的干部上岗前签订《洁履职承诺书》,明确“不吃拿卡要、不干预招投标”等“十不准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