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全面总结我们党关于基层治理的宝贵经验,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推动我国基层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出重要部署。然而,当前我X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仍存在诸多矛盾问题,亟须坚持问题导向、厘清逻辑理路、明确治理目标。
一、壮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骨干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核心是人,说到底是人做工作、做人的工作。只有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懂治理、会治理、善治理的基层骨干队伍,才能充实加强基层一线治理力量、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一是以“三结合”重要要求为牵引,建强乡(镇)班子。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提出了“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的乡(镇)工作“三结合”要求。各地应坚持以此为牵引,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紧盯乡(镇、街道)党政正职这个“关键少数”,注重选拔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勇于担当、敢于斗争、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强的干部。畅通干部纵向、横向交 ……略……
一是抓有效覆盖,严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首先,深入开展新兴领域党建集中攻坚。认真落实加强新业态新就业_党建工作意见,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工部门指导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街道社区(园区)属地管理的工作体系;坚持抓总部带全网、抓龙头带全链,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做到应建尽建,形成全面覆盖、顺畅运行的党组织体系;坚持党组织和企业管理层共学共商,加强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有序健康发展;坚持信息登记与走访摸排相结合、教育管理与关爱服务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方式,使新就业_党员经常参加组织生活,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其次,巩固拓展传统领域党建工作优势,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实施国企党建领航行动,深化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公立医院党建,积极稳妥推进海外党建工作,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二是抓改革深化,推动基层工作机构整合优化。深化乡(镇、街道)管理_机制改革,从明确主责主业、完善机构设置、加强编制配备、强化资源保障、规范综合行政执法和行政审批机构等方面作出规定,以清单形式对乡(镇、街道)职责全面规范,依法赋予综合执法权,着力解决边界不清晰、机构不统一、配置不科学、条块不顺畅等问题。努力推动乡(镇、街道)职责清单实现全覆盖,完成编制“减县补乡”,进而实现乡(镇、街道)_重塑性改革、整体性优化。在此基础上,纵深推进县域放权赋能改革,确保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见实效。
三是抓减负赋能,着力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认真落实中央组织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出台的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若干措施,不断优化“政策工具箱”。在“减负”上出实招,用好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工作机制、综合服务设施挂牌、村级组织证明事项等4个指导目录,压减督查检查考核数量,严格控制从基层借调干部,改进调研方式和考核办法,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发展、抓落实。在“赋能”上求实效,持续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强化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保障基层干部待遇,加强正风肃纪,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三、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制度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找准基层党组织服务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着力点,推进基层党建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必须坚持好、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四下基层”“千万工程”等经验,及时梳理总结实践中的创新做法,把在一地一域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提炼优化,发挥以点带面、以点促面的效果。
一是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首先必须让村(社区)党组织知晓自己肩负的重要任务,弄清楚中央部署要求是什么、地方工作大局是什么,弄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X省以创建“五星”(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党支部为抓手,拉出一看就懂、上手即干的任务清单,明确重点突出、简单明了的评星标准,通过一年一评、动态管理,创成农村五星支部1110个、四星支部6349个、三星支部18544个,三星及以上支部占比达55.49%,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的坚强力量。
二是健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机制。党组织软弱涣散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复杂性,一直是困扰基层党建的痛点、堵点、难点。可按照“不设比例、应整尽整”的原则,全面排查认定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和解决难度,通过派驻第一书记、派驻工作队等方式对问题村进行整顿。对支部书记无人可选、有人难选、工作瘫痪的村实行“成建制派”,选派优秀党员干部3~5人到村重组支部班子。深入落实动态管理、滚动整建、逐个销号、逐年提升的整顿机制,坚持领导包村与干部驻村相结合,解决突出问题与加强支部建设并重,优化驻村管理与强化支持保障互促,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对完成整顿任务的村,设置2年左右的巩固期,其间驻村干部不撤、联村县领导不变、包村乡(镇)领导不变、结对单位不变,帮助巩固提升。
三是健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机制。联系服务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有效激活“神经末梢”,把治理效能更好地体现在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上。围绕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建立“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工作机制,将每个村(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由干部分包网格、分片管理,根据党员数量将网格划分为若干微网格,确定1名联户党员,做细做实网格化管理,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优化“村报告、乡处理、县办结”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及时掌握情况、有效化解矛盾的能力,推动县乡村上下贯通、快速反应,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四是健全数字化治理提升机制。数字赋能是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整合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社区治理、数字城管等各系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新闻宣传工作典型交流材料
- 下一篇:县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