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2025-07-02 15:07:00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在全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署,总结我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提升全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效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同志,各区县分管负责同志,以及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刚才,X区、X局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全面、很有针对性,既总结了成功经验,也提出了务实举措,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单位认真学借鉴,切实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聚焦政策制度体系完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根基

  (一)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夯实行政裁决制度基础

  一是以国家级试点为引领,系统编制规范化文件。自202x年我市获批承担县域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市司法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深入调研企业需求、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历时6个月编制完成《X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办理指南》《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管理办法》等12项配套文件,覆盖案件受理、技术调查、裁决执行、协作联动等全流程环节,形成了“受 ……略…… 同时,将行政裁决案例纳入工作人员法治培训教材,选取15起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累计培训干部12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行政机关依法裁决能力。

  二、聚焦行政服务效能优化,提升专利权裁决质效

  (一)创新受理模式,拓宽_渠道

  一是构建“线上+线下+邮政代收”多维度受理体系。依托服务网开设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网上办”专区,实现申请材料在线提交、进度实时查询、结果电子送达,202x年线上受理案件占比达68%,平均办理时限缩短至22个工作日。线下在市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窗口,配备2名专职受理员,提供“一对一”帮办服务,全年接待咨询2300余人次,当场解决问题1890件。同时,与邮政部门合作推出“知识产权_邮路”,在全市15个邮政网点设置代收点,偏远地区当事人可通过邮寄方式提交申请,累计代收材料76份,覆盖全市85%的乡镇(街道)。

  二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提升服务便捷性。针对紧急案件设立“绿色通道”,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_性纠纷等案件,实行“即收即办”。202x年,通过绿色通道受理案件5件,平均结案时间仅15个工作日。如X生物科技公司的核心专利被侵权,可能导致价值3000万元的订单违约,我们启动绿色通道后,3天内完成受理,10天内组织技术调查官进行现场勘验,15天内作出裁决,帮助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该案例被省司法厅列为“知识产权快速_典型案例”。

  (二)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案件办理质量

  一是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破解专业难题。与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合作机制,聘请12名涵盖机械、电子、化工等领域的技术调查官参与案件审理,202x年以来,技术调查官参与复杂案件23次,出具技术调查报告17份,其中11份报告的技术观点被裁决文书采纳,案件事实认定准确率提升至98%。例如,在处理电子公司与X通讯公司的专利侵权纠纷时,技术调查官通过专业分析,明确了涉案专利的技术特征,为裁决提供了关键依据,双方当事人均表示信服,未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

  二是组建专业合议组,提升裁决公信力。由市市场监管局大队、各分局专员、科室骨干共30人组成合议组,实行“一案一合议”制度。202x年以来,共召开案件合议会议46次,对19件已结案件进行集体讨论,其中对3件存在争议的案件重新调查取证,确保裁决结果公平公正。同时,建立裁决文书“三审三校”机制,由承办人、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逐级审核,202x年出具的19份裁决文书,无一份因法律适用错误或事实认定不清被上级机关撤销或变更,文书合格率达100%。

  (三)加强能力建设,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一是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202x年以来,围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实务、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导航与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等主题,组织开展9场专题培训,累计培训基层人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800余人次。培训采用“理论授课+案例研讨+模拟裁决”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省知识产权局专家、资深法官授课,选取我市近年来的典型案例进行实战演练,参培人员考核通过率达95%,基层人员的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工作活力。制定《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工作考核办法》,从案件数量、办理质量、企业满意度等5个方面对基层单位进行季度考核,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经费拨付挂钩。202x年,X镇、X街道因工作成效突出,分别获得专项奖励资金20万元,有效调动了基层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传帮带”机制,由市级业务骨干结对指导基层新人,全年开展现场指导32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78个,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聚焦跨域协作深化,构建全域协同保护生态

  (一)拓展跨区域协作网络,打破地域壁垒

  一是扩大协作范围,提升保护效能。202x年,我市联合签署《县域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协作协议》的县(区)从初始发起时的154个增加到181个,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研究制定《县域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协作工作规程》,建立案件移送、信息共享、联合等6项机制,实现了“一地受理、多地联动”的_模式。202x年,通过跨区域协作机制移送案件17件,协助调查取证32次,为企业节约异地_成本约500万元。

  二是建立区域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统筹协调。与周边12个县(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共同研究跨区域保护重大事项。202x年7月,牵头召开长三角县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会议,36个县(区)参会,签署《长三角县域知识产权保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