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_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规范涉企执法、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区县主要负责同志、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重点企业代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刚才,X区、X局、X企业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提出的思路和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我市情况来看,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镇合意”营商环境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202x年, ……略…… 方面,要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机制,力争将平均审批时限再压缩X%以上,达到个工作日以内。在市场准入方面,要全面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做到“非禁即入”,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2025年,我们要力争新登记市场主体突破万户,同比增长X%以上。同时,要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目前,我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已经达到X%,但部分事项的办理流程还不够优化,群众办事还存在“多头跑”“反复跑”的现象。我们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梳理和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力争年底前实现X%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
2.切实规范涉企执法行为
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规范公安机关涉企执法的部署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规范执法行为。要建立健全涉企执法备案制度,对涉企检查实行“清单化”管理,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除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大公共利益的事项外,对企业的检查要提前备案,原则上每年不超过次。同时,要推行“柔性执法”“首违不罚”等制度,对企业首次轻微违法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给企业更多的容错空间。要加强执法监督,建立涉企执法投诉举报机制,对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要严肃查处,坚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202x年,我市共接到涉企执法投诉举报件,其中查实件,处理相关责任人人。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力争涉企执法投诉举报数量同比下降X%以上。
3.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抓紧制定出台“镇合意”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行动方案,明晰重点任务,做好为企服务。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确保政策落地见效。202x年,我市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亿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亿元。2025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减税降费达到亿元以上,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亿元以上。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精准服务,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如用工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不足等,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今年,我们要力争为家以上重点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个以上。
(二)以更严要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1.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抓具体。要进一步厘清部门监管职责,消除监管盲区,形成监管合力。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企业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起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开展安全培训,确保安全生产。今年,我们要对全市X万家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2.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
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聚焦化工、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及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等重点部位,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要建立隐患排查整治台账,实行闭环管理,做到整改一处、销号一处。2025年,我们要力争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万处以上,整改率达到%以上。同时,要加强隐患排查整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反复出现的隐患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在建筑施工领域,要重点整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等事故隐患;在交通运输领域,要重点整治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
3.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要加大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投入,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2025年,我们要力争在每个乡镇(街道)建立一支不少于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在每个村(社区)建立一支不少于人的应急救援小分队。同时,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应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在全市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