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实地调研了防汛减灾和城市内涝治理工作,并召开这个专题会议,目的就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举措,抓实抓细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安全度汛,保障城市平稳有序运行。这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任务,更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
今年以来,我市气候复杂多变,降雨分布不均,防汛形势严峻。当前,我们已经进入防汛关键期,每一场降雨都可能带来严峻考验。刚才,相关部门汇报了工作情况,总体来看,前期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部分区域雨情水情监测还不够精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还存在薄弱环节,应急预案的细化落实和应急演练的实战性还有待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整治力度还需加大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下面,我再强调几个方面的意见。
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高度责任感抓实防汛减灾工作
_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多次就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略…… 工地要落实防汛措施,停止危险区域的施工,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地质灾害点要加强监测,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三、扎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降低强降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防汛减灾的重点领域。强降雨天气容易引发洪涝、渍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农作物生长、农业设施和农村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服务。农业农村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清理沟渠,防止渍涝灾害。对于受灾较轻的农作物,要指导农民采取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对于受灾严重、绝收的地块,要指导农民及时改种补种,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维护。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复和完善灌溉渠道、排水设施,提高农田抗灾能力。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要加强对农业设施的保护,如蔬菜大棚、畜禽养殖场等,及时加固维修,防止被强风吹倒、被雨水冲垮。建立健全农业灾害保险机制。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农业保险,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理赔效率。通过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利益。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保的积极性。
四、细化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值班值守和应急演练
应急预案是防汛减灾工作的行动指南,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细化完善。预案要明确应急响应的条件、程序和措施,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如洪水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城市内涝应急预案等,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值班值守是确保防汛减灾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信畅通。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灾情信息,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对出现的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置,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定期组织开展防汛减灾应急演练,模拟不同类型的灾害场景,让参演人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演练要注重实战性,从实战出发,查找问题和不足,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通过演练,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落实好“1262”机制,即提前12小时发布气象风险预警,提前6小时发布暴雨预警,提前2小时发布短临预警。这一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我们要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到位,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防范措施及时落实。
五、聚焦重点区域,全力治理城市内涝
治理城市内涝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和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正常运行。我们要把城市内涝治理作为当前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治。对易淹积水点要实行“一点一策”。全面排查城市易淹积水点,分析造成积水的原因,如排水管网不畅、地势低洼、雨水口堵塞等,针对不同原因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加大对排水管网的清淤和维护力度,及时疏通堵塞的管道和雨水口。对地势低洼区域,要采取抬高地面、建设挡水设施等措施,防止积水倒灌。同时,要加强对易淹积水点的监测,设置警示标识,在强降雨天气时及时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行人车辆安全。健全完善联排联调工作体系。城市内涝治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建立统一指挥调度、有效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城市排水防涝信息化平台,整合雨情、水情、汛情等信息,实现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科学、及时、精准做好排水设施的调度,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坚持应急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相结合。在采取应急性措施应对当前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要着眼长远,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科学谋划一批防灾减灾补短板项目。加大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建和改造一批排水管网,提高排水标准。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如蓄水池、湿地等,增强城市对雨水的调蓄能力。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雨水的自然_和净化能力。
六、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防汛减灾、库塘蓄水、生态保护各项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