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产业创新与人才集聚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近年来产业创新与人才集聚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产业、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重点企业代表以及部分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刚才,X区、X局、X企业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提出的思路和举措也非常务实,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借鉴,切实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产业创新与人才集聚的战略意义
(一)把握时代大势,明晰发展定位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产业创新能力已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要素。从全国来看,各省市纷纷出台重磅政策吸引人才、培育产业,如广东省实施“珠江人才计划”,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超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资本投入 ……略…… 50人,填补了我市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2.强化政策集成,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全面落实“产业科技创新高地18条”政策,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最高给予5000万元综合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按年度实际支出的20%给予补贴,单家企业年最高80万元。202x年,全市共有126家企业获得研发经费补贴6800万元,76名企业创新人才获得年薪35%的补贴,总额达1200万元。集团通过政策支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2人,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其研发的“材料”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0%。同时,在科教产业园建设“四位一体”服务平台,其中研发孵化中心已入驻项目45个,中试转化中心帮助公司等23家企业完成技术成果转化,年新增产值超2亿元,生活服务中心配套人才公寓1500套,解决了近3000名人才的居住问题。
(二)推进“多元培育”行动,做强产业创新主体
1.构建政策工具箱,精准服务企业成长
聚合产业、科技、人才等多部门资源,编制《企业创新发展服务手册》,涵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创新载体搭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等18项服务内容,建立“一企一策”帮扶机制。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获批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的企业,最高给予500万元建设奖励。202x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0家,总数达1230家;建成省级以上研发载体67个,其中X公司的“X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研发投入超1亿元,开发新产品32项,获得发明专利45项。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设立5亿元科创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撬动银行信贷资金30亿元,惠及企业480家,X科技公司通过该政策获得500万元贷款,成功突破“卡脖子”技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2.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智改数转”专项行动,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智能工厂12家、数字化车间86个,纺织集团投入8000万元实施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后,生产效率提升40%,能耗下降25%,产品不良率从3%降至0.5%。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企业1200家,提供智能诊断、供应链协同等服务,帮助机械公司优化生产排程,订单交付周期从45天缩短至28天。同时,建立产业创新联盟,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等15个联盟实体化运作,202x年实现联盟内企业协同创新项目76个,带动产业链产值增长20%。
(三)深化“校企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共赢
1.搭建高能级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全力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建成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分中心、南京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2个重大平台,累计孵化产学研合作项目341个。其中,东南大学分中心成立3年来,促成高校与企业合作项目68个,转化科技成果127项,新增经济效益15亿元;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组建8个院士工作站,攻克技术难题43项,制定行业标准12项。推动共建研发载体67个,如公司与大学共建的“X联合实验室”,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研发的“X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创新人才共享模式,激发协同创新活力
建立“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从高校院所选派120名专家担任科技镇长团成员,派驻到各县(区)开展科技服务,帮助县引进农业科技项目23个,带动农民增收1.2亿元。选聘85名产业教授到企业兼职,大学教授在集团任职期间,牵头研发的“工艺”使产品合格率从85%提升至99%,年节约成本3000万元。推行科技副总制度,156名高校教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促成公司与X学院合作开发“X系统”,获发明专利8项,产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同时,举办“校企对接会”“博士进企业”等活动120场,促成人才合作项目280个,解决企业技术难题460个。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压实工作责任,形成推进合力
建立“统一领导、统筹推进、部门协同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由和市长任双组长的产才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人才引育、政策保障3个专项工作组,每月召开调度会,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