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X区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压实责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分管领导、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人,区直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刚才,X区生态环境分局就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工作情况作了汇报发言,内容全面、数据详实,提出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区减污降碳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深刻认识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成效
(一)试点建设实现突破,项目支撑体系初步构建
区在减污降碳协同发展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五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同时经开区入选试点名单,棉纺有限公司年处理7000吨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入选第四批重点培育项目。目前,全区谋划实施支撑项目30个,投资总额达1744.612亿元,覆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业 ……略…… 污降碳协同发展意义
(一)贯彻国家战略部署,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在国家大力推进“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是贯彻落实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当前,全国各省市均将减污降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省明确提出到202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2x年下降%的目标,市也将减污降碳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区作为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清洁能源基地,202x年清洁能源占比已达%,较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但工业领域碳排放强度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减污降碳潜力巨大。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发展,不仅是落实国家战略的任务,更是推动区产业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比市区,其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发展,202x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碳排放强度下降X%,这充分证明减污降碳对区域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优化区域生态环境,提升绿色发展竞争力
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绿色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清洁能源基础,但也面临着工业污染治理、海洋生态保护等挑战。通过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区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绿色转型、海洋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2x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较202x年提升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提升至X%。从全国来看,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成效显著的地区,其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比普通地区快X%,绿色产业增长率高个百分点。区通过推进30个减污降碳项目,预计到2025年绿色产业产值将达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显著增强X区在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发展竞争力。
(三)探索协同发展路径,打造区域示范样板
X区减污降碳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在能源领域,X区创新实施“多能并进”的清洁能源体系,尤其是“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一体化开发模式,被纳入《省清洁能源发展白皮书》向全省推广;在海洋碳汇方面,“司法蓝碳+渔业碳汇”的交易模式,为全国海洋碳汇机制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当前,全国仅有个地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区作为其中之一,其探索的“项目支撑、多域协同、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已吸引、X等省市前来考察学。通过持续深化试点建设,X区有望成为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锚定目标,全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提质升级
(一)加速项目建设,夯实协同发展基础
一是建立项目推进专班。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减污降碳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及时协调解决土地、资金、技术等难题。2025年上半年,重点推进核电2号机组、海上风电3号项目等8个能源转型项目,确保年内完成投资亿元,2025年底前核电2个机组如期投产。二是优化项目服务保障。开通减污降碳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将项目审批时间从个工作日缩短至个工作日。设立亿元减污降碳项目专项基金,对进度快、效益好的项目给予最高万元奖励。三是强化项目质量监管。建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度、资金使用、减污降碳效益等进行动态评估,2025年每季度发布项目建设白皮书,确保30个支撑项目如期建成、发挥效益。
(二)深化创新驱动,增强协同发展动能
一是搭建技术创新平台。联合大学、省环科院等科研机构,成立“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研究院”,重点攻关海洋碳汇计量、清洁能源消纳等关键技术。2025年计划投入万元科研经费,力争突破项核心技术,形成项自主知识产权。二是培育绿色产业集群。围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打造“绿能小镇”,引进培育家龙头企业,形成完整的绿色产业链。到2025年,力争绿色产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带动就业万人。三是创新_机制。深化“碳普惠”制度试点,建立个人、企业、园区碳账户体系,2025年实现X家重点企业、个工业园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