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业生态类改革调研成果汇报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农业生态类改革调研成果,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全市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各区县(市)分管负责同志、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农业、生态领域专家代表。刚才,X区、县和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围绕《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试点改革,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红绿融合”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样板》两个课题作了汇报发言,内容详实、思路清晰,提出的措施具有针对性,我都表示赞同,希望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农业生态类改革的重要意义,筑牢绿色发展思想根基
(一)推进农业生态类改革是贯彻国家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
的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从全国来看,农业农村部已累计批复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覆盖全国个省(区、市),市作为第批试点地区,肩负着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要使命。截至202x年底,全国先行区试点县(市、区)实现农业面源污染 ……略…… 可新增粮食产能万吨。二是推广绿色种植。在水稻、蔬菜等主导产业中,2025年实现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达X%。县试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每亩稻田可增收水产品公斤,减少化肥使用X%,亩均综合收益提升元。三是强化科技支撑。与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绿色农业研究院,2025年前培育适合本地的耐盐碱、抗病虫害作物品种个,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万台套,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X%。
2.以产业链延伸为抓手,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2025年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家。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建设绿色原料基地万亩,开发有机农产品个,202x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带动户农户户均年增收元。二是打造特色品牌。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2025年实现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达个,地理标志产品达个。茶叶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后,售价提升%,年出口额达万美元。三是拓展产业业态。推动农业与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建设田园综合体个、休闲农业示范点个。乡依托生态茶园打造“采茶体验+红色研学”项目,202x年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
3.以资源循环为核心,提升生态治理效能
一是加强农业废弃物利用。2025年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X%,秸秆综合利用率达X%,农膜回收率达X%。养殖场建设有机肥生产线,年处理粪污万吨,生产有机肥万吨,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创造经济效益万元。二是推进水资源节约。在流域实施“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2025年实现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万元农业产值用水量较202x年下降X%。灌区通过渠道防渗改造和智能计量设施安装,年节水万立方米,灌溉效率提升X%。三是防治面源污染。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025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较202x年分别下降X%和X%。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02x年减少化肥使用吨,农药使用量下降X%,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X%。
(二)聚焦“红绿融合”发展,打造美丽中国X样板
1.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补短板
一是强化重点区域_。对核心景区、河沿线等个重点区域实施“网格化”管理,2025年前完成家违规商户整治,改造提升农家乐家。景区周边通过统一规划建筑风貌、治理生活污水,202x年游客满意度提升个百分点。二是攻坚生态环境治理。针对流域水质问题,实施“一河一策”治理方案,2025年完成个排污口整治,建设人工湿地万平方米,确保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段通过清淤疏浚和生态护坡建设,202x年水质已从Ⅴ类提升至Ⅳ类。三是加强禁渔禁烧管理。在水域划定禁渔区平方公里,配备智能监控设备套,202x年查处非法捕捞案件起;建立秸秆禁烧“天眼+地网”监管体系,2025年实现火点数量较202x年下降X%。县通过无人机巡查和村级网格员值守,202x年秸秆焚烧火点数同比减少%。
2.以特色为引领,锻长板树标杆
一是做优林业生态文章。实施“森林X”建设工程,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X%,创建国家森林乡村个。山通过封山育林和古树名木保护,森林蓄积量较202x年增加万立方米,负氧离子浓度提升%,成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二是提升乡村建设品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2025年建成省级示范村个、市级示范村个。村通过“三清一改”和“五小园”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x年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三是创新景区管理模式。在核心景区推行“生态旅游”标准,2025年实现新能源观光车覆盖率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X%。景区引入“碳积分”制度,游客可通过低碳行为兑换纪念品,202x年景区碳排放强度下降%。
3.以机制为保障,凝聚协同共治合力
一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农业生态改革成效纳入区县(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权重不低于X%,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机制。202x年已有个区县(市)因改革进度滞后被约谈。二是创新投入保障机制。设立亿元农业生态改革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亿元以上。县通过“+银行+保险”模式,为绿色农业项目提供贷款亿元,带动社会投资亿元。三是强化群众主体作用。开展“绿色家庭”“生态示范户”评选,2025年培育农村生态志愿者X万人。乡组织村民成立“生态护河队”,定期开展河道清理,202x年河水质改善幅度居全市第一。
三、强化农业生态类改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