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部署要求,启动全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纠错行动,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外语标识规范工作,进一步优化城市语言环境,提升对外开放形象。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市、区)政府分管外事工作的负责同志,市外办、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景区、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代表。刚才,市外办负责同志通报了全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纠错行动的启动情况,X区、X景区管理单位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规范外语标识是提升城市国际化形象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城市国际化已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维度。公共场所外语标识作为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其规范程度直接反映城市的文明素养和国际化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市各类公共场所设置的外语标识已超过10万块,涵盖交通、旅游、商业、文化等多个领域。这些标识既是外国友人了解X市的重要媒介,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载体。例如,景区曾因部分外语标识翻译不准确,导致外国游客误解景区文化内涵,影响 ……略…… 生误解;二是拼写错误,如将“Museum”拼写为“Muesum”,这类问题在景区和博物馆的标识中较为常见;三是格式不统一,有的使用汉语拼音,有的使用英文翻译,如“X路”有的标识为“XLu”,有的标识为“XRoad”,造成混乱;四是语法错误,如时态、单复数使用不当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已排查的1000处公共场所中,发现各类外语标识错误20xx余处,错误率达20%。其中,旅游景区、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错误率更高,分别为25%、22%和20%。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标识的使用功能,也损害了城市形象,规范工作任务艰巨。
(二)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工作推进不平衡
目前,我市外语标识规范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但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存在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例如,交通枢纽的外语标识归交通部门管理,景区的归文旅部门管理,商业场所的归商务部门管理,由于各部门标准不一、沟通不畅,导致规范工作推进不平衡。区已完成辖区内80%的外语标识规范工作,而县仅完成30%,差距明显。同时,各部门在规范工作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重复排查、重复整改的情况时有发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此外,部分部门对该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外语标识规范是“小事”,没有将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导致工作推进缓慢。
(三)市民参与度有待提高,社会共治氛围不浓
虽然市外办已开通“X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纠错平台”,但从运行情况来看,市民参与度还不够高。平台自上线以来,每月平均收到市民纠错信息仅50条,与全市10万块外语标识的基数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市民不知道有纠错平台,或者不清楚如何参与纠错。此外,部分市民认为外语标识规范是政府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纠错平台的使用流程不够便捷,上传图片和填写信息需要多个步骤,影响了市民参与的便利性。社会共治氛围不浓,导致政府部门在规范工作中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外语标识规范工作任务落实
(一)深入开展排查整改,建立问题台账
一是明确排查范围。本次排查工作要覆盖全市公园、景区、商场、博物馆、火车站、体育场、医院、学校、政务服务大厅等各类公共场所,做到应查尽查、不留死角。二是细化排查标准。市外办要牵头制定《X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指南》,明确翻译原则、拼写规则、格式要求等标准,为排查整改工作提供依据。三是建立问题台账。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专门力量,对照规范指南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逐一登记造册,建立问题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例如,X景区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所有外语标识的排查工作,建立详细的问题台账,明确错误类型、位置、整改责任人等信息。四是实行销号管理。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限,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市外办、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等部门为成员的全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工作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规范工作。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市外办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指导和标准制定;市文旅局负责景区、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标识规范;市交通局负责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站点等交通枢纽的标识规范;市商务局负责商场、超市等商业场所的标识规范;其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三是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外语标识规范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及时上传排查情况、整改进度等信息,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例如,市交通局在排查中发现的问题,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要及时通过平台反馈给相关部门,确保整改工作无缝衔接。四是开展联合执法。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由市外办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形成工作震慑。
(三)创新市民参与方式,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外语标识规范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市民参与方式,提高市民知晓度和参与度。制作宣传海报、短视频等宣传资料,在公共场所张贴和播放,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二是优化纠错平台。市外办要对“X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纠错平台”进行升级优化,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用户体验。增加在线翻译、错误示例等功能,帮助市民准确识别和提交错误信息。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市民参与纠错的积极性,除每月抽取参与者发放纪念品外,对发现重大错误或提供有效建议的市民,给予额外奖励。例如,市民发现并提交的错误被采纳整改后,可获得景区门票、商场优惠券等奖励。四是组建志愿者队伍。面向高校、外语培训机构、翻译协会等单位,招募外语志愿者,组建外语标识纠错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开展集中排查活动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在全市侨联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