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市财政兜牢“三保”底线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25-06-26 14:12:28 妙笔智库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财政兜牢“三保”底线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财政保障、维护民生稳定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202x年我市在兜牢“三保”底线工作中的经验成果,进一步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确保“三保”工作落实落细,切实维护全市经济_发展大局。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财政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各县(市、区)财政局主要负责人、分管预算和国库工作的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刚才,X县、X区财政局作了汇报发言,分享了在“三保”工作中的做法与成效,讲得都很全面、很有借鉴意义,我都同意,希望大家相互学,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财政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兜牢“三保”底线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兜牢“三保”底线是保障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

  “三保”工作,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基本民生保障涵盖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多个领域,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教育为例,202x年全市投入义务教育保障资金达18.6亿元,确保了8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保障了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权 ……略…… 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部门正常运转,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助力全市新增市场主体6.8万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因此,兜牢“三保”底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将其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二、聚焦关键举措,全面落实兜牢“三保”底线工作任务

  (一)坚持预算刚性约束,夯实“三保”支出基础

  一是强化预算编制优先顺序。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始终将“三保”支出摆在首位,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保障范围和标准,精准测算“三保”支出需求。以基本民生保障为例,在教育领域,依据学生人数、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因素,科学测算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等方面的支出需求;在医疗领域,结合医保参保人数、报销比例等数据,合理确定医保资金预算。202x年,全市“三保”支出预算总额达12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5%,确保了“三保”支出足额编列,不留缺口。二是建立严格的事前审核机制。成立“三保”预算编制审核小组,对各县(市、区)“三保”预算编制情况进行全面审核。重点审核“三保”测算依据是否充分,如人员工资是否按照规定的职级、标准进行测算,基本民生保障项目是否符合政策要求等;审核“三保”需求是否全部列入预算,杜绝漏报、少报现象;审核当年财力预算是否合规、合理、完整,确保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匹配。202x年,在审核过程中,共发现并督促整改预算编制问题32项,涉及资金5.6亿元,有效提高了“三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是严格预算执行管理。除人员、机构变动等客观情况外,严禁调整或压减“三保”支出预算用于其他支出。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实时跟踪“三保”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对违反预算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202x年,全市共查处违规调整“三保”预算案件3起,涉及资金800万元,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问责,维护了预算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坚持库款优先保障,确保“三保”资金及时到位

  一是科学分类管理项目支出。按照支出事项轻重缓急和必要性,对项目支出实行“ABCD”分类管理,将“三保”支出列为A类刚性支出,在库款安排上给予绝对优先保障。在资金调度过程中,优先满足“三保”支出需求,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及时落实、部门正常运转。202x年,全市通过合理调度库款,确保了每月5日前完成工资发放,基本民生保障资金拨付及时率达100%。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在年度预算执行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精打细算、有保有压。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如会议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等,202x年全市一般性支出同比压减12%。同时,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202x年共盘活存量资金15亿元,将腾退和盘活的资金集中用于“三保”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建立库款预警机制。根据各县(市、区)财政收入情况、支出需求和库款规模,科学设定库款保障水平预警线。当库款保障水平低于预警线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调整资金调度计划、申请上级调度资金等措施,确保库款能够足额保障“三保”支出。202x年,全市共启动库款预警机制8次,有效化解了库款紧张风险,保障了“三保”资金及时足额支付。

  (三)坚持资金全流程_,提升“三保”资金监管效能

  一是依托信息化系统加强动态监测。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将所有“三保”项目分类纳入项目库管理,并逐一打上“三保”标识。通过追踪“三保”标识,实时提取“三保”预算安排情况,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同时,实时监测“三保”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和异常情况。202x年,通过系统监测,共发现预算执行偏差问题21项,涉及资金3.2亿元,及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二是建立风险预警和研判机制。制定“三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从预算安排、库款保障、支出进度等多个维度对“三保”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定期召开风险研判会议,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研判,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例如,当发现某县(市、区)“三保”支出进度滞后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研,了解原因,帮助制定加快支出进度的方案。202x年,全市共开展风险研判会议12次,提前化解“三保”风险隐患15项。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三保”资金监督检查机制,联合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定期对“三保”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挤占挪用等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三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