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构建“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格局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我市在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的阶段性成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推动“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格局建设取得新突破,切实提升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领导,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及民政部门负责同志。刚才,X县、X区及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部门作了汇报发言,全面梳理了工作进展,分享了经验做法,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讲得都很全面、很有针对性,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构建“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格局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格局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截至目前,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万人,占总人口的%,且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速度快、空巢化等特点。传统的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家门口 ……略…… 一)强化政策引领,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
自启动“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格局建设工作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政策体系构建。市财政局与市民政局联合印发《X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面向全市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低于2300张,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上门人数不低于4500人,受益老年人服务满意度不低于90%的工作目标。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对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标准、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及补贴标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如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方面,明确要求配备护理床、呼叫器、防滑设施等设备,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安全保障。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家门口”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确保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推进。
(二)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养老服务设施基础
市财政局将养老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保障范围,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此次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中,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万元,用于支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近三年共获得和省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万元。在资金的支持下,我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个、农村幸福院个,新增家庭养老床位X张。例如,X区利用专项资金对老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新建了日间照料室、康复活动室等功能区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活动场所,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三)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
我市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引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家养老服务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上门服务人次,服务满意度达92%。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例如,X社区成立了“银龄互助”志愿服务队,组织低龄老年人为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陪伴聊天、代购物品等服务,营造了邻里互助、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还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实现老年人需求与服务供给的精准对接,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
三、正视存在问题,清醒认识构建“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格局的挑战
(一)养老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
当前,我市养老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基础较好,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完善,服务供给较为充足;而农村地区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资源短缺。据统计,全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5%,但农村地区仅为40%。部分偏远乡村缺乏基本的养老服务场所和设施,老年人难以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在同一区域内,养老服务资源也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一些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二)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
养老服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员、社工等人才。然而,目前我市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一方面,养老服务行业工作强度大、待遇相对较低,导致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据调查,我市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平均月工资仅为X元,远低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近三年护理员流失率高达30%。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专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较少,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格局的构建。
(三)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
虽然我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和社会组织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担心投资回报率低、风险大,不愿投入资金和资源。,在政策扶持、项目对接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合作平台,导致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渠道不畅、方式单一。目前,我市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力量主要集中在购买服务项目,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领域的参与度较低,未能形成、社会、市场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明确重点任务,全力推进构建“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格局
(一)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点等设施。到202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