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森林生态银行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县“森林生态银行”建设的实践成果,分析当前林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创新机制,推动“森林生态银行”在破解林地碎片化、打通资源资本化通道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领导、县林业局全体干部、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国有林场代表以及林农代表。刚才,X乡、村和企业作了汇报发言,分享了在林地合作、碳汇开发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讲得都很好,我完全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县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森林生态银行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森林生态银行是破解林业改革瓶颈的创新实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林地“分山到户”的传统模式在释放经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单户经营碎片化、劳动力外流导致林地荒芜等问题 ……略…… 破5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实践表明,森林生态银行通过资源整合和价值挖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产业支撑。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森林生态银行提质增效
(一)深化林地整合运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一是拓展合作模式覆盖面。在现有赎买、有林地股份合作、无林地股份合作三种模式基础上,2025年重点推广“村集体+国有林场+林农”三方合作模式,计划新增合作林地3万亩,实现全县50%以上的行政村参与“森林生态银行”运营。在X镇、X乡等重点林区,试点“林地托管”模式,由国有林场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林农按比例分享收益,预计可使零散林地经营效率提升50%。
二是优化林地经营机制。持续推行“四个一”模式(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一县一数库),2025年投入1000万元建设县级林业大数据平台,整合11.3万亩合作林地的生长量、碳汇量等数据,实现“一张图”管理。借鉴X村经验,对合作林地实施差异化经营:在生态敏感区发展碳汇林,在交通便利区培育经济林,在旅游景区周边开发景观林,确保各类林地效益最大化。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与大学合作建立林业创新实验室,2025年引进林木良种10个,推广无人机巡护、智能灌溉等技术,将合作林地的良种使用率提升至90%以上。在林场建设5000亩示范基地,展示“三改”措施成效,全年组织林农培训20期,培养专业管护人员500名,确保经营技术落地见效。
(二)创新生态价值实现,拓宽资本运作渠道
一是深化“一元碳汇”开发。完善碳汇交易平台功能,2025年新增“企业碳中和”“会议碳中和”等板块,与X工业园区30家企业签订碳汇认购协议,预计年交易碳汇量突破1.5万吨。推广“检察+碳汇”生态修复机制,引导违法行为人购买碳汇,计划完成100万元碳汇交易,案例争取入选全国生态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二是推进林票制度改革。依据《X市林票管理办法》,2025年发行林票50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经营。设计“林票+”金融产品,允许林票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与银行合作推出“林票贷”,授信额度不超过林票面值的70%,解决林农融资难题。建立林票二级市场,在资源交易中心设立交易专区,提升林票流动性。
三是拓展生态产品链条。开发“碳汇+旅游”产品,在X景区推出“零碳旅游”路线,游客可通过认购碳汇抵消旅行碳排放,预计年带动碳汇销售30万元。培育林下经济新业态,在合作林地发展铁皮石斛、灵芝等林下种植1万亩,建设20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实现“树上产碳汇、树下产干货、林间产景观”的立体开发模式。
(三)强化政策保障体系,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一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制定《合作林地收益分配指导意见》,明确国有林场、村集体、林农的收益比例为3:2:5,确保林农获得更多收益。对合作满5年的林地,实施阶梯式分红,第6年起每年提高分红比例5%,激发林农长期合作意愿。建立林地经营风险基金,从合作收益中提取5%作为风险准备金,应对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损失。
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县财政每年安排20xx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森林生态银行”平台建设和林农分红补贴。争取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贷款,2025年新增林业专项贷款5亿元,重点支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和智慧林业项目。设立林业产业引导基金1亿元,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链延伸。
三是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将“森林生态银行”建设纳入乡镇高质量发展考核,权重不低于8%,对年度合作面积新增超5000亩的乡镇给予50万元奖励。成立由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