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_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决策部署以及省、打好“八场硬仗”工作要求,系统部署稳就业促增收各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形势、凝聚共识,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全力推动就业扩容提质,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分管负责同志,市人社局、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重点企业、职业院校、乡镇(街道)代表。刚才,X县区、X部门作了汇报发言,深入分析了当前就业形势,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和举措,讲得很全面、很到位,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对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稳就业促增收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稳就业促增收是保障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家庭幸福。据统计,截至202x年底,我市常住人口达万人,劳动力总量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就业人员的平均年收入达到万元,成 ……略…… ,我市已有家企业享受此项政策,累计补贴金额达万元,新增就业岗位万个。二是鼓励个体工商户发展。简化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流程,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给予最高万元的贷款额度,财政部门按规定给予贴息。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数量已达万户,带动就业X万人。
2.聚焦重点产业链,盘活就业存量
围绕我市X、等重点产业链,制定产业链就业促进方案。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强协作,通过订单共享、产能合作等方式,稳定企业生产经营,保住现有就业岗位。例如,汽车产业链通过整合资源,帮助家配套企业解决订单不足问题,稳定就业岗位个。同时,推动产业链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产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目前,全市已有所院校与家产业链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年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X名。
3.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
一是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开展培训。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动态监测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及时调整培训专业和课程设置。重点加强对新能源、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技能培训,202x年,全市共开展新兴产业技能培训期,培训人员万人次。二是创新培训模式。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结束后学员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就业率达100%。三是加强培训质量监管。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对培训机构的教学管理、师资力量、培训效果等进行考核评估,对不合格的培训机构取消培训资质。
(二)聚焦重点_,优化就业服务保障
1.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拓宽就业渠道。鼓励企业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其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指导等服务。202x年,全市共有名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人。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各高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今年以来,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场,提供岗位万个,达成就业意向X万人。三是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施实名制动态管理,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提供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服务,确保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都能得到有效帮助。
2.巩固拓展农村劳动力和脱贫人口就业成果
一是加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库,精准掌握劳动力就业需求和技能状况。加强与外地用工企业的对接合作,组织开展劳务输出活动。县通过与市企业建立劳务协作关系,每年输出劳动力万人,人均年收入增加万元。二是扶持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目前,全市已建成就业帮扶车间个,吸纳就业人,其中脱贫人口X人。三是强化就业监测帮扶。对脱贫人口就业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劳动力,及时落实就业帮扶措施,确保脱贫人口就业稳定。
3.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一是摸清就业困难人员底数。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大排查行动,建立详细的基础台账,做到“一人一档”。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开发保洁、保安、社区服务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就业困难_。目前,全市已开发公益性岗位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人。三是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支持,帮助其稳定就业。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
(三)增强全局观念,凝聚稳就业促增收合力
1.压实工作责任
各县要切实履行稳就业促增收工作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抓具体。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同发力。人社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做好就业政策制定、就业服务组织等工作;发改部门要将就业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协同;工信部门要引导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农业农村部门要抓好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建立健全考核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