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市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2025-07-11 10:29:37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在全市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总结我市近年来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推动文化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文化力量,为建设文化强市奠定坚实基础。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宣传部主要负责同志,市会分管副主任,分管副市长,协分管副主席,各县(市、区)宣传部部长、文旅局局长,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部分文艺团体、文化企业代表等。刚才,X县文旅局、市美术家协会、X区文化馆、X街道文化站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经验,也提出了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深刻把握我市文化艺术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始终把文化艺术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累计投入文化艺术发展专项资金超过5.2亿元,推动全市文化艺术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艺术创作成果丰硕,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一是文艺创作数量持续攀升。近五年来,全市文艺工作者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8万余件,其中诗歌3200余首、书法作品5600余幅、绘画作品4800余幅、戏剧剧本120余部、音乐作品860余首。特别是在书画领域,涌现出了以X、X、X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全省性展览中获奖,仅202x年就有36件书法作品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28件绘画作品入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数量较201x年增长了120%,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品牌展览影响力逐步扩大。正如刚才大家提到的,去年12月举办的“锦上添花”——王红利 ……略…… 过建立传所、开展进校园活动,实现了活态传承。其中,镇的氏面塑技艺,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已培养弟子80余人,开发出旅游纪念品200余种,年销售额达300万元,既保护了非遗,又带动了群众增收。

  二是文物保护利用持续加强。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86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近年来,我们投入资金5.8亿元,对X古城墙、si大殿等60处重点文物进行了修缮保护,完成了遗址公园建设、X故居陈列馆改造等20余个文物利用项目。县将元代古桥桥周边区域改造为文化广场,既保护了文物本体,又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场所;X区利用废弃的老厂房建成工业博物馆,展示当地工业发展历史,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

  三是传统文化研究深入推进。市社科联、市文联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了“X市历史文化系列研究”项目,编撰出版了《X市文化志》《X河流域民俗风情》等专著28部,整理古籍文献120余种。大学学院与我市合作成立的“X文化研究院”,围绕本地历史名人、传统民俗等开展专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为文化传承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我们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历史街巷风貌,在学校教育中开设地方文化课程,让青少年了解本土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四)文化产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逐步提升

  一是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x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86亿元,占GDP比重4.2%,较201x年增长1.5个百分点;文化企业数量达3200家,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X文化创意产业园、X数字传媒基地等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560家,年营业收入达80亿元。其中,区的动漫产业园,聚集了动漫企业35家,创作动画作品120部,获得国家动漫企业认定5家,成为区域性动漫产业高地。

  二是文旅融合发展态势良好。我们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X古城文化旅游区、X山水书画小镇等20个文旅融合项目。县依托景区,推出“诗词之旅”线路,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参与诗词创作、书法体验等活动,202x年该景区接待游客18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30%。X市开发的“非遗研学游”产品,让游客走进非遗工坊,体验传统技艺,年接待研学团队500余个,带动非遗产品销售额增长45%。

  三是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有序。我们建立了文化市场综合队伍,配备人员180名,全年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12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6500余家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86起,有效净化了文化市场环境。同时,我们加强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红黑名单”制度,对诚信经营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对违法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形成了良好的市场秩序。

  二、正视问题,分析形势,清醒认识文化艺术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文化艺术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文艺精品创作与时代要求有差距。虽然我们有了一些优秀作品,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扛鼎之作还不多,反映新时代重大主题、展现我市发展成就的作品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比如,在近年的全国性文艺评奖中,我市获奖作品数量仅占全省的8%,与我市的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不相匹配。部分艺术家存在创作浮躁、脱离生活的问题,作品缺乏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难以引起群众共鸣。,文艺创作扶持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创作过程的跟踪服务、对优秀作品的推广传播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均衡性有待提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差距明显。城市社区文化中心面积平均达500平方米以上,而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平均面积仅120平方米,部分偏远村的文化设施仍存在“有场所、无设备”“有设备、无人管”的现象。在服务内容上,针对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不同_的个性化服务不足,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多以唱歌跳舞为主,书画、阅读、科普等活动覆盖面不够。据统计,农村群众年均参与文化活动的次数仅为城市居民的50%,满意度比城市低15个百分点。

  三是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文化产业规模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2x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而省内先进城市已达到6.5%;文化企业中,规上企业仅120家,占总数的3.7%,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文化产品附加值不高,多数企业以简单的文化用品生产、低端旅游纪念品销售为主,数字文化、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占比不足10%。文化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部分园区仅停留在出租场地的层面,缺乏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能力。

  四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全市文艺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层次创作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的问题突出。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中,45岁以下的仅占30%,60岁以上的占25%;具有高级职称的艺术人才仅占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导致部分优秀人才外流。同时,基层文化人才待遇偏低,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平均月工资比同级事业单位低800元左右,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文化创新等。这些政策红利的释放,为我市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x年全市GDP突破3000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据调查,我市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已达12%,较201x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且呈现出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趋势,这为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三是文化资源优势逐步凸显。我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X河穿城而过,X山风景秀丽,X古城、X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众多,为文化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同时,我市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具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已有5家北京的文化企业落户我市,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创作理念,为我市文化艺术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四是科技进步带来新动能。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艺术创作、传播、消费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让文化作品能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