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借此次会会议,结合近期和省、市通报的典型案例,围绕“严守纪律规矩、深化建设”这一主题,与大家交流几点体会。
一、以案为镜,要深刻体会之弊的顽固性
近日,层面通报了2起员干部在学教育期间顶风违规吃喝典型问题:某县调研组在基层视察时,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隐蔽宴请”,餐后部分干部串通销毁消费记录、统一“口径”隐瞒不报;某乡镇主席团成员在代表联络站活动中,违规接受企业主赠送的高档烟酒,事后以“工作餐”为名模糊账目。更令人警醒的是,面对组织核查,有人称“只是普通聚餐,没必要上报”,有人讲“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甚至有人试图“找关系说情、压案不查”。
看似“一顿饭”的 ……略…… 是“酒杯一端、原则放宽”。
二是责任意识挂空挡。对“一岗双责”敷衍塞责,对苗头性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揣着明白装糊涂”,放任“小圈子”“酒局文化”滋生蔓延。三是对忠诚打折扣。台上讲“两个维护”,台下搞“团团伙伙”;人前说“为民服务”,人后谋“一己私利”,把“忠诚”变成了“表忠”,把“老实”变成了“老到”。这种“台上台下两个样、人前人后两面人”的做派,不仅败坏风政风,更寒了群众的心,群众看,不仅看我们说了什么,更看我们做了什么;不仅看我们监督别人严不严,更看我们自己守不守规矩。
四、揭示危害,要充分认清腐败风险的叠加性。
“酒杯不深,可淹死人;筷子不长,能夹断绳。”吃喝问题绝非“小事小节”,而是“风腐同源”的起点、“破纪破法”的前奏。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酒局”背后往往是“局中局”。有的借“调研考察”之名,行“利益交换”之实,为企业违规审批“开绿灯”;有的以“代表联络”为幌,搞“团团伙伙”拉票贿选,破坏选举公平;有的用“公务接待”做掩,套取财政资金填“私囊”,甚至挪用民生项目款“买单”。这些行为,本质是“舌尖上的腐败”“酒杯里的权力寻租”,是把公权力异化为“私权”,把“为民用权”变成“为己用权”。如果不及时纠治,小错就会酿成大祸,小问题就会演变成“大塌方”。
五、亮明态度,要坚定拥护从严治的全面性。
同志们,纪面前没有“特殊_”,干部更没有“例外权限”。对顶风违纪、表里不一者,必须坚持“三个不放过”。一是问题查不清不放过。对违规吃喝、利益输送等行为,既要查“谁吃了”“谁请了”,更要查“背后有什么交易”“牵扯到哪些人”,深挖背后的“关系网”“保护伞”。二是处理不严厉不放过。对“捂盖子”“堵口子”“护犊子”的,发现一起、通报一起、问责一起;对“打擦边球”“穿马甲违纪”的,从严从重、顶格处理,坚决打掉“法不责众”的侥幸。三是整改不彻底不放过。不仅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把“当下改”的成效转化为“长久立”的机制,让“严”的氛围持续巩固。
六、靶向施策,要持续构建生态的新风尚。
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坚持“破”与“立”并重。一方面,“破”字当头,狠刹歪风邪气。要聚焦履职关键环节,重点纠治“调研中的迎来送往”“视察时的超标准接待”“代表活动中的变相旅游”等问题,对“酒杯中的交情”“饭局里的默契”坚决说“不”。另一方面,“立”字为要,弘扬清风正气。要以“机关文化建设”为抓手,倡导“简简单单调研、清清爽爽履职、坦坦荡荡交友”的新风尚;要以“代表履职培训”为载体,把纪律教育融入代表履职全过程,让“守住‘嘴’、管住‘手’”成为代表履职的“第一课”。
七、以上率下,要一直发挥领导干部的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