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儿童友好设施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关于儿童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工作部署,总结前期我市在儿童友好街区、社区、公园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我市儿童友好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全市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妇联、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各县(区)分管领导,各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妇联、自然资源局、城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街道、社区的代表。刚才,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就《全市儿童友好街区、社区、公园建设实施方案》作了说明,X区、X街道、X社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在儿童友好设施建设中的做法、成效和下一步打算,讲得都很实在、很有借鉴意义,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学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儿童友好设施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与国家长远发展。推进儿童友好设施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特别是对儿童成长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建设儿童友好设施,打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空间,不仅能够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更能提升城市的温度和品质,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一是推进儿童友好设施建设是保障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儿童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拥有安全、舒适、丰富的成长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社会认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据统计,目前我市0-18岁儿童约有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这是一个庞大的_,他们的成长需求不容忽视。然而,当前我市在儿童活动空间 ……略…… 、儿童活动场所周边等重点区域,设置减速带、限速标志,安装交通监控设备,加大对超速、闯红灯、乱停车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要优化街区交通组织,实行人车分流,为儿童开辟专用的步行和骑行通道。例如,街区通过实行单向通行、设置隔离护栏等措施,将机动车速度控制在公里/小时以内,儿童步行和骑行空间得到了有效保障,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好评。
三是精心打造儿童活动廊道。要以儿童日常出行路径为基础,将学校、幼儿园、社区、公园、商场等儿童经常活动的场所串联起来,形成安全有趣的“廊道”。廊道的宽度要适宜,至少保证名儿童并排行走不拥挤;地面要平整防滑,采用环保耐用的材料铺设;两侧要种植花草树木,营造舒适的环境;适当设置休息座椅、饮水设施等,方便儿童和家长使用。街道在打造儿童活动廊道时,充分利用了街区的闲置空间,将长度不足米的小巷改造成为连接所学校和个社区的廊道,每天有近名儿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儿童出行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四是着力提升城市家具趣味性。城市家具是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路灯、垃圾桶、座椅等。要将儿童因素融入城市家具设计中,提升其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路灯可以设计成卡通形象,垃圾桶可以做成动物造型,座椅可以增加儿童专用的小座椅等。同时,要在街区适当位置设置儿童艺术实践场地,配备画板、画笔、乐器等设施,为儿童提供展示才华、交流互动的平台。区在街区改造中,投入万元对城市家具进行了更新改造,设置了处儿童艺术实践场地,吸引了大量儿童参与,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二)全方位打造儿童友好社区,构建便捷舒适的生活圈
社区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要以满足儿童多样化需求为目标,完善社区设施,优化社区环境,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一是合理增设游乐和体育运动场地。要根据社区人口规模和儿童数量,科学规划游乐和体育运动场地的位置和面积。每个儿童友好社区至少要设置处综合性儿童游乐场地和处儿童体育运动场地,总面积不低于平方米。场地要远离机动车道和污染源,确保环境安全。游乐设施要丰富多样,包括滑梯、秋千、攀爬架、沙坑等,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体育运动场地要配置篮球架、乒乓球台、羽毛球网等设施,鼓励儿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社区内的闲置空地,建成了面积达平方米的儿童游乐和体育运动场地,配备了种游乐设施和种体育器材,每天有余名儿童在此活动,有效解决了社区儿童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
二是注重完善场地配套设施。儿童户外活动受天气影响较大,要根据场地特征设置遮阳、遮雨顶棚,确保儿童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都能正常活动。顶棚要采用透光、耐用的材料,高度不低于米,覆盖面积不小于场地总面积的%。同时,要在场地周边设置绿化带,种植具有观赏性和安全性的植物,营造自然舒适的环境。社区在儿童活动场地建设中,投入万元设置了遮阳、遮雨顶棚,覆盖面积达X平方米,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要在场地周边设置座椅、储物柜、卫生间等设施,方便家长看护儿童和存放物品。
三是积极推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要对社区综合服务站、卫生服务站、文化休闲场所等进行适儿化改造,使其更符合儿童的使用需求。社区综合服务站要设置儿童服务窗口,配备专门的儿童服务人员,为儿童提供政策咨询、帮扶救助等服务;卫生服务站要设立儿童诊疗专区,配备儿童专用的诊疗设备和药品,改善儿童就医环境;文化休闲场所要增加儿童书籍、玩具、影视资料等,定期开展儿童文化活动。街道社区投入万元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适儿化改造,社区综合服务站的儿童服务窗口每月接待儿童及家长余人次,卫生服务站的儿童诊疗专区就诊量较改造前增加了X%,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服务圈。要以社区中心为原点,优化社区内基本服务设施的布局,确保儿童活动场地、托育机构、便利店、学校、幼儿园等步行可达,步行时间不超过分钟。托育机构要按照相关标准建设,提供专业的托育服务,满足岁以下儿童的托育需求;便利店要增加儿童食品、用品的种类,为家长购买提供便利。X社区通过合理规划,将社区内的托育机构、便利店等设施集中布置在社区中心周边,形成了完善的生活服务圈,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
五是充分利用闲置空间资源。要积极挖掘社区内的闲置边角地、屋顶、架空层等空间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增加儿童活动场所。闲置边角地可以改造成小型游乐场或自然观察站,屋顶可以改造成亲子阅读角或种植园,架空层可以改造成室内活动场地,避免受天气影响。社区利用屋顶空间建成了面积为平方米的亲子阅读角,藏书达册,配备了张阅读桌椅,每天有X余名儿童和家长前来阅读,成为了社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六是切实优化社区交通环境。要保障儿童在社区内的出行安全,增加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不小于米,自行车道宽度不小于米,确保儿童安全步行、骑行。合理规划社区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空间,设置专用停车位,严禁在儿童活动场地周边和人行道上停车,给儿童活动腾出足够空间。道路两侧要塑造多样的围合空间,种植花草树木,设置小型花坛、假山等景观,增加儿童接触自然的机会。社区通过优化交通环境,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分别增加了米和米,清理了乱停乱放的车辆,新增了处围合空间,社区内儿童交通事故发生率较之前下降了X%,儿童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明显增多。
(三)高品质建设儿童友好公园,营造自然生态的游乐天地
公园是儿童接触自然、开展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儿童友好公园建设要结合公园的自然条件和功能定位,进行适儿化改造,打造集游乐、运动、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儿童活动空间。
一是优先增补儿童游乐和体育运动场地。要在公园总体规划中突出儿童友好理念,将儿童游乐和体育运动场地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每个儿童友好公园至少要设置处儿童游乐区和处儿童体育运动区,总面积不低于公园总面积的X%。有条件的公园可以建设风雨运动场地,采用钢结构和膜结构搭建顶棚,确保儿童在雨天和高温天气下也能进行体育活动。公园在改造过程中,将原来的一片荒地改造成了面积达平方米的儿童游乐和体育运动场地,其中风雨运动场地面积为平方米,配备了种游乐设施和X种体育器材,成为了公园内最受儿童欢迎的区域。
二是巧妙设置自然体验设施。要充分利用公园的自然生态资源,因地制宜设置自然探险步道、昆虫旅馆、湿地观察区等设施,让儿童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自然探险步道要选择地形略有起伏、植被丰富的区域,长度不低于米,沿途设置指示牌和解说牌,介绍植物、动物等知识;昆虫旅馆要采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搭建,为昆虫提供栖息场所;湿地观察区要设置观景台和望远镜,方便儿童观察湿地生态系统。公园投入万元建设了自然体验设施,其中自然探险步道长米,昆虫旅馆个,湿地观察区处,每年接待儿童游客X万余人次,成为了我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
三是科学布局适儿化游乐设施。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合理划分游乐区域,低龄区(岁以下)以沙池、秋千、摇摇马等设施为主,注重安全性和趣味性;学龄区(岁以上)增设滑索、攀岩墙、平衡木等挑战性项目,培养儿童的勇气和毅力。游乐设施要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采用环保无毒的材料制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公园在布局游乐设施时,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低龄区面积为平方米,配备了种设施;学龄区面积为平方米,配备了X种设施,受到了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全市对接招引服务央企工作会议讲话
- 下一篇:全市盐碱地综合利用推进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