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市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5-07-28 10:43:14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在全市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总结前期我市在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推动全市移风易俗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环境。参加今天的会议有相关领导,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工)委等。刚才,X县、X区、X镇、X街道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将二者有机结合,是推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正处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移风易俗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而移风易俗则是净化乡村文化环境、培育文明乡风的关键抓手。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农村存在着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据统计,我市在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前,农村地区每起婚事平均花费超过15万元,丧事花费也普遍在8万元以上,部分家庭因婚丧嫁娶陷入贫困,这一数据在X县、X区等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而通过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仅去年一年,我市农村地区平均每起婚事花费降至8万元左右,丧事花费降至4万元左右,有效减轻了农民的经济压力。同时,封建迷信活动也明显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地区封建迷信活动场所较前年减少了30%,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人数下降了40%以上。这些变化充分说明,移风易俗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扫清障碍,让健康向上的文化理念在农村落地生根。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移风易俗并不是要摒弃所有 ……略…… 。

  二是丧事简办成为普遍共识。过去,一些农村地区在办理丧事时存在着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影响了社会风气。通过推进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的观念逐渐被村民接受。我市X镇去年共办理丧事120起,全部实现了简办,平均每起丧事的花费较之前减少了5000元以上,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三是封建迷信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文明理念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认识到封建迷信的危害,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据调查,去年我市农村地区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人数较前年下降了50%以上,封建迷信活动的场所也明显减少。X区通过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举办科普讲座200余场,有效提高了村民的科学素养,遏制了封建迷信活动的蔓延。

  (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美丽庭院”建设成效显著。各地积极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引导村民清理庭院卫生、美化庭院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共评选出“美丽庭院”示范户10000余户,这些示范户的庭院干净整洁、花草繁茂,成为了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村的张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家的庭院不仅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还修建了小水池、假山等景观,成为了村民们学的榜样。在示范户的带动下,该村已有80%以上的农户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

  二是农村垃圾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各地加大了对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去年,全市共处理农村垃圾50万吨,垃圾处理率达到了90%以上。X街道通过引入专业的垃圾处理公司,实现了垃圾的日产日清,村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各地还加强了对村民的环保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惯,农村垃圾乱扔乱倒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是农村污水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方式对农村污水进行治理。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采用了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简易处理方式。去年,全市共完成农村污水治理项目200个,治理村庄500个,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了60%以上。X镇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对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有效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质量。

  (三)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村规民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符合当地情况的村规民约,明确了村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村规民约在调解邻里纠纷、维护社会治安、促进乡村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我市农村地区通过村规民约调解的邻里纠纷达到了1000起以上,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X村的村规民约中就明确规定了村民不得在村庄内大声喧哗、不得随意倾倒垃圾等内容,通过村民的自觉遵守和相互监督,村庄的治安环境和卫生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二是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各地积极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们在移风易俗、环境整治、关爱老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全市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500支,志愿者人数达到了10万人以上。X县的“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支队伍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他们经常深入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村老人提供理发、体检、心理疏导等服务,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好评。

  三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积极开展各项工作。X镇的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亲自担任组长,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该镇还充分发挥村支部的作用,通过员带头示范,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的要求,推动了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正视存在问题,清醒认识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市在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一)部分地区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个别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没有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据调查,有20%以上的乡镇领导干部认为移风易俗工作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不大,没有将其纳入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

  二是部分村民思想观念陈旧。受传统俗的影响,一些村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对移风易俗工作存在抵触情绪。他们认为婚事大操大办、丧事讲排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愿意改变传统的做法。例如,在X村的一次婚事中,男方家长坚持要按照传统俗举办婚礼,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尽管村干部多次劝说,但他们仍然不为所动。这种现象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

  三是宣传教育工作不够深入。虽然各地都开展了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活动,但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宣传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方式为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些村民对移风易俗的政策和意义了解不够深入,没有真正认识到移风易俗的重要性。据调查,有30%以上的村民对移风易俗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不清楚。

  (二)工作推进不平衡

  一是地区之间存在差距。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我市不同地区在移风易俗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移风易俗工作推进得比较顺利,取得的成效也比较显著;而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移风易俗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进展相对缓慢。例如,区的移风易俗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县的一些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陈规陋依然存在。

  二是不同领域工作推进不均衡。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相对较为明显,但在其他领域,如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方面的工作推进还不够理想。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一些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铺张浪费的现象。例如,X镇的一些村民在举办生日宴、乔迁宴等活动时,仍然存在着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情况,没有真正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

  三是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虽然各地都评选了一些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但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先进典型的事迹没有得到广泛宣传,影响力有限,没有形成“表彰一批、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同时,对先进典型的后续跟踪服务和管理也不够到位,没有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影响了先进典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移风易俗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但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作,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的现象。例如,在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中,环保部门、农业部门、乡镇等都有一定的职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等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是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虽然各地都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了绩效考核体系,但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合理,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以听汇报、看材料为主,缺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