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总结前期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短板,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推动全市综治中心“五个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切实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市、区)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同志、政法委副、综治中心主任,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等相关市直部门分管负责人。刚才,X市、X区就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作了汇报发言,分享了他们在阵地建设、机制运行、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讲得都很实在、很有借鉴意义,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学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综治中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中枢”,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主阵地”,是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仅是落实上级部署的任务,更是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回应群众期盼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必然要求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 ……略…… 研判风险、处置矛盾、防控风险的实战平台,在平安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实践来看,凡是综治中心规范化水平高的地方,矛盾纠纷化解及时率、风险隐患排查准确率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去年,X市综治中心通过建立“每日研判、每周调度、每月通报”机制,成功预警化解了X起_性事件苗头,排查整改安全隐患X处;而部分综治中心建设滞后的地区,因矛盾处置不及时引发的问题占比达35%,较规范地区高出20个百分点。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就是要构建“_信息联享、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的工作格局,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质效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表面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阵地建设、力量配备、机制完善、功能发挥等关键环节,下实功、出硬招,确保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以“标准化”为基础,筑牢综治中心实体阵地
阵地是综治中心发挥作用的基础载体,必须按照“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原则,推进标准化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功能分区。要结合实际需求,合理设置案件受理登记室、多元调解室、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区域,确保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目前,全市已有X个县(市、区)综治中心完成功能分区优化,X区综治中心更是创新设置“涉企纠纷专调区”“家事调解温馨室”,针对性解决不同类型矛盾,值得推广。下一步,要对照“五个规范化”建设标准,对功能分区不合理的X个综治中心进行整改,6月底前必须全部完成。二是完善硬件设施配备。要配齐电脑、打印机、视频会商系统等基础办公设备,配备必要的调解桌椅、录音录像设备、心理疏导工具等,有条件的地区可引入智能调解辅助系统,提升智能化水平。去年,市级财政已统筹X万元用于综治中心硬件升级,各县(市、区)要配套落实资金,确保7月底前硬件设施全部达标。三是规范标识标牌设置。统一规范综治中心门头标识、功能区域指示牌、岗位职责牌等,让群众一目了然。X县综治中心通过制作“办事指南二维码”“调解流程示意图”,让群众进门就能知晓办事步骤,这种做法要在全市推广。
(二)以“专业化”为核心,建强综治中心工作队伍
人员力量是综治中心高效运转的核心支撑,必须坚持“选优配强、专兼结合”的原则,打造专业化队伍。一是优化入驻力量配置。要推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民政、人社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入驻综治中心,明确每个部门派驻人员数量和职责分工。目前,全市综治中心平均入驻部门X个,较去年增加X个,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派驻人员兼职多、专职少”的问题。下一步,要明确要求每个入驻部门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实行“常驻+轮驻”相结合模式,确保群众诉求有人接、有人办。二是加强人员能力培训。围绕法律法规、调解技巧、心理疏导等内容,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每年至少开展2次全员培训。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组织开展1次全市综治中心业务骨干培训,参训人员达X人,反响良好。各县(市、区)要参照市级模式,开展本地化培训,确保年底前实现工作人员培训全覆盖。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将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纳入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范围,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建立与工作实绩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X市通过设立“金牌调解员”奖励制度,去年有X名调解员因矛盾化解成效显著获得表彰,带动了整体工作效能提升。
(三)以“制度化”为保障,健全综治中心运行机制
机制顺畅是综治中心规范运行的关键,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打破部门壁垒、理顺工作流程,实现“闭环管理、高效运转”。一是完善受理分流机制。建立“统一受理、分类登记、按责分流、限时办理”的受理流程,对群众通过来访、来电、网络等渠道反映的诉求,实行“一口受理”,并在24小时内完成分流交办。X区综治中心开发“矛盾纠纷受理平台”,实现诉求登记、分流、反馈全程线上流转,今年以来平均分流时间缩短至12小时,较线下模式效率提升50%。二是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定期召开综治中心入驻部门联席会议,每月至少开展1次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对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矛盾,实行“一案一专班”制度,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责任,确保矛盾有人管、管到底。去年,全市通过协同联动机制化解跨部门矛盾纠纷X件,化解率达92%,较分散办理时提升30个百分点。三是强化跟踪督办机制。建立“受理—分流—办理—反馈—回访”闭环管理台账,对分流交办的事项,实行“周跟踪、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