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25-09-04 09:37:00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在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总结今年以来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成效与经验,精准分析当前面临的复杂形势和突出问题,系统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优化完善防治措施,坚决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防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负责同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各县(区)分管领导、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市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全体专家,以及全市32个重点镇(街道)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群测群防员代表。刚才,X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同志全面汇报了今年以来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X县、X分管领导分别就隐患排查整治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作了经验交流发言,X镇(街道)代表分享了基层防治工作的实践做法,各位同志的发言既有详实的数据支撑,又有鲜活的案例总结,既指出了工作中的亮点,也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我都完全同意,希望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学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线”工程,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内容,更是各级必须扛起的责任。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仅是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必须从高度、全局角度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核心举措

  _多次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一旦发生 ……略…… 、工作不实的问题。当前,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各级各部门必须以高度的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检验执行力的“试金石”,切实把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展现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肯定工作成效,准确把握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在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_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聚焦隐患排查、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科普宣传等关键环节,主动作为、协同发力,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深化,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为切实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市结合本地地质灾害防治实际,制定了“分区域、分时段、分重点”的排查工作方案,分县托专业技术服务单位开展汛前、汛中、汛后专项排查,重点对全市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17个重点防范区以及已治理核销的12处隐患点进行全面细致检查,精准掌握隐患点排危除险进度、重点防范区坡体稳定状态及威胁范围变化等情况。在排查过程中,充分运用无人机航拍、地质雷达探测等技术手段,提高排查的精准性和效率,同时组织专家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研判,制定针对性的整治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共派出工作组87组、283人次,完成巡排查240点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5处;对近年已治理核销的12处隐患点全部完成实地“回头看”,其中对县村、区社区2处存在轻微变形的隐患点及时采取了加固措施,有效防止了隐患扩大。同时,建立了“隐患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每一处隐患点明确治理责任单位、责任人、治理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排查出的隐患全部整改到位。通过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整治,我市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因地质灾害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

  (二)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应急响应效率明显提高

  为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完善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体系,一方面加强防治专家团队建设,补充完善汛期驻守专家队伍和防治专家库,目前专家库已涵盖地质勘察、水文气象、应急救援等领域专家42名,其中高级职称专家28名,汛期共派出12名专家驻守7个县(区),实现“驻县包乡”全覆盖;另一方面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建立了自然资源、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的会商研判机制,每月至少开展2次常规会商,遇极端天气时随时召开紧急会商,共同分析地质灾害风险形势,科学研判预警等级。同时,依托安徽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了“市级统一发布、县级精准推送、基层及时传达”的预警信息传播机制,通过短信、微信群、乡村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将预警信息直达基层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指导相关人员提前做好巡查排查与避险转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8次、蓝色预警12次,推送预警信息3110条,覆盖基层防灾责任人、监测员、隐患点周边群众等共计2.3万余人次;在6月25日至27日的强降雨过程中,通过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及时组织县镇、区街道等5个X镇(街道)的320余名群众转移避险,成功避免了2起潜在地质灾害险情的发生,监测预警体系的完善为我市有效应对地质灾害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群测群防体系逐步健全,基层防治力量持续加强

  基层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道防线,我市始终把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持续健全地质灾害网格化管理体系,稳步推进“乡(镇)、村(社区)、自然资源所、专业地质人员、群测群防员”“五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明确各级网格的职责分工,实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目前,全市7个县(区)均已落实网格化技术支撑单位,共划分一级网格7个、二级网格45个、三级网格286个,配备群测群防员328名,其中县、区实现了所有村(社区)群测群防员全覆盖,网格化管理指标完成率达100%。为提升基层防治人员的业务能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开展了3期群测群防员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围绕地质灾害识别、监测方法、预警信息传递、应急避险等内容进行讲解,培训覆盖群测群防员、基层干部共计480余人次;同时,为每个镇(街道)配备了望远镜、雨量计、手持终端等监测设备,为群测群防员发放了统一的工作手册和防护装备。在强降雨期间,全市严格执行24小时值守、监测、巡查、预警制度,各级网格之间密切配合、无缝衔接,形成了“发现隐患及时报、接到预警迅速动、遇到险情合力处置”的良好局面。例如,今年7月5日,县镇X村群测群防员在巡查中发现村后山体出现裂缝,立即通过手持终端上报,镇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守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组织周边56名群众转移,并采取临时加固措施,有效化解了风险,充分体现了群测群防体系的重要作用。

  (四)科普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全民防治意识明显增强

  提升全民防治意识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我市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节点,结合群众需求和地域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科普宣传培训17场,其中线下集中培训9场、线上直播培训8场,吸引1001人次参与,发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手册》《应急避险指南》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制作宣传海报、短视频23条,在X县(区)电视台、公众号、乡村大喇叭等平台广泛传播。在宣传活动中,注重结合本地案例开展讲解,邀请经历过地质灾害避险的群众分享经验,组织群众参与模拟滑坡、崩塌等场景的应急演练,让群众亲身体验预警信息接收、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等环节,切实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防灾减灾日”期间,区在广场组织了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设置咨询台12个、展示展板30块,现场演示了救生绳使用、伤口包扎等自救技能,吸引20xx余名群众参与;县镇组织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模拟山体滑坡险情发生后,从预警发布、群众转移、应急救援到安置安抚的全过程,参与演练的群众达300余人,通过演练让群众熟悉了避险路线和自救方法。通过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社会各界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显著提升,为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正视问题不足,清醒研判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加之受极端天气多发、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必须高度警惕、切实加以解决。

  (一)隐患排查的深度和精度仍有不足

  虽然我们已开展了多轮次的隐患排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县(区)、镇(街道)的排查工作仍存在“走过场”现象,排查的深度和精度不够。一是排查范围存在盲区,部分偏远山区村、废弃矿区周边等区域排查频次不足,今年汛前排查中,发现县镇村一处废弃矿点周边存在滑坡隐患,此前未被纳入排查范围,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交通不便,排查人员未深入现场;二是排查手段较为单一,部分技术服务单位仍以人工巡查为主,对无人机、地质雷达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不够充分,导致对地下隐蔽性隐患的识别能力不足,如区街道一处居民区后方山体,表面未发现明显裂缝,但通过地质雷达探测发现内部存在空洞,若未及时发现,极易引发崩塌;三是“回头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