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关工委品牌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关心下一代工作相关部署要求,总结各县市区关工委品牌建设前期成效,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品牌建设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全市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县市区关工委主任及分管品牌建设工作的副主任、市关工委各科室主要负责人、部分乡镇(街道)关工委代表,以及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市妇联等相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刚才,X县关工委、X区关工委、X街道关工委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详细介绍了本地在“阳光助学”“法治护航”“智慧关工”等品牌创建中的具体做法、阶段成效和经验启示,讲的都很好,既贴合工作实际,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学借鉴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切实把会议精神和汇报内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下面,结合全市关工委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关工委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工委作为和联系青少年的桥梁纽带,肩负着教育、引导、关爱、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使命。品牌建设作为关工委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是提升工作影响力、增强服务实效性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从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看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工委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市青少年_结构不断变化,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据统计,全市现有14周岁以下青少年约32万人,其中困境青少年1.2万人(含孤儿230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80人、留守儿童6800人、困境家庭青少年4200人),新业态青年_(如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中的青年_)约8000人。这些_在思想引领、学业发展、生活保障、心理疏导、就业创业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需求,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服务已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而品牌化服务具有定位精准、内容专业、机制稳定的特点,能够为不同_提供针对性服务。比如县关工委打造的“阳光助学”品牌,自202x年创建以来,始终聚焦困境青少年学业需求,建立“精准摸排—结对帮扶—跟踪回访”的全流程机制,累计资助困境青少年1200余人次,发放助学金890万元;202x年更是投入186万元,资助230名困境学生,覆盖镇、街道等12个乡镇(街道),不仅解决了学费问题,还配套开展“一对一”结对 ……略…… 少年主要需求领域全覆盖。在省级层面,我市有12个品牌被列为省级关工委品牌建设试点项目,8个品牌被评为市级重点品牌,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品牌特色逐步凸显,地域辨识度增强。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比如X县依托农业大县优势,打造“农耕文化育人”品牌,组织青少年参与农耕体验、农业科技学等活动,去年开展活动60场,受益青少年1800人;X区依托工业园区优势,打造“企业关爱成长”品牌,联合园区20家企业开展“企业开放日”“职业体验”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职业观;X街道依托社区资源,打造“邻里互助护成长”品牌,组织社区居民、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学业辅导等服务,去年服务留守儿童320人次。三是服务成效逐步显现,社会影响力提升。202x年,全市关工委品牌项目共开展各类活动5600余场,受益青少年15.6万人次,帮助解决青少年实际问题1.2万个。其中,“阳光助学”“法治护航”“智慧关工”等品牌的社会知晓率达85%以上,X县、X区通过品牌建设,关工委工作群众满意度较202x年提升20个百分点。同时,品牌建设还带动了工作队伍壮大,202x年全市新增关工委志愿者5200人,其中30%是通过品牌活动吸引加入的。
(二)工作推进仍有短板,需要清醒正视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全市关工委品牌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牌影响力不均衡,区域差距较大。从地域分布来看,城区品牌发展优于乡村,区、街道等城区品牌知晓率达85%以上,而镇、乡等乡村地区品牌知晓率不足40%;从品牌质量来看,12个省级试点品牌中,有8个集中在县、区,其他县市区省级品牌数量较少,部分县甚至没有省级试点品牌。比如县有3个省级试点品牌,而县仅有1个,且服务覆盖面较窄,仅覆盖2个乡镇。二是品牌可持续性不强,长效机制缺失。部分品牌项目依赖临时资金和短期活动,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长效运行机制。据调研,全市42个品牌中,有30%的品牌主要依靠财政临时拨款或一次性捐赠开展工作,没有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有25%的品牌存在“活动一阵风”现象,202x年活动开展次数较202x年下降30%以上。比如X县某“心理援助”品牌,202x年通过临时拨款开展了20场心理辅导活动,但202x年因资金不足,仅开展了8场,服务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品牌服务精准度不够,供需对接不精准。部分品牌在创建过程中,没有充分调研青少年实际需求,导致服务内容与需求脱节。比如,针对新业态青年的服务品牌仅有2个,远不能满足全市8000名新业态青年在职业技能提升、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需求;针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的服务品牌,仅覆盖60%的目标_,仍有40%的留守儿童难以获得专业心理服务。,还有6个县市区的“助学”类品牌存在同质化问题,服务内容相似,缺乏差异化竞争力,难以满足不同困境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四是品牌宣传推广不足,社会参与度不高。部分县市区对品牌宣传重视不够,宣传渠道单一,主要依赖本地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宣传覆盖面有限。据统计,全市仅有35%的品牌通过省级及以上媒体进行过宣传,40%的群众表示“从未听说过本地关工委品牌”。同时,品牌对社会力量的吸引力不足,仅有20%的品牌与企业、社会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社会资源整合能力较弱。
三、聚焦重点,全力推动品牌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针对当前品牌建设的成效与不足,下一阶段,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五教五助”主业,突出创新驱动、资源整合、精准服务,全力推动品牌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锚定“五教五助”主业,夯实品牌建设核心基础
“五教五助”是关工委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品牌建设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围绕“五教五助”,打造一批定位精准、内容专业的品牌项目,确保品牌建设不偏离主业、不脱离实际。
一是以思想教育为引领,打造“红色铸魂”品牌矩阵。要结合青少年思想特点,依托本地红色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思想引领作用的“红色铸魂”品牌。各县市区要至少打造1个红色教育品牌,通过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红色研学”“老员讲史”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比如,县可依托本地红色纪念馆,打造“红色研学之旅”品牌,组织青少年参观纪念馆、聆听红色故事、参与红色主题实践活动;X区可联合社区,打造“社区红色讲堂”品牌,邀请老员、老战士每月开展1次红色宣讲。市关工委将整合全市红色资源,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库”,2025年计划新增红色教育基地10个,组织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不少于300场,覆盖青少年5万人次。同时,要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利用短视频、动漫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红色教育内容,提升教育吸引力。比如,X区“智慧关工”品牌可开发“红色知识在线答题”小程序,吸引青少年参与,2025年计划实现小程序注册用户达2万人以上。
二是以生活救助为基础,构建“暖心帮扶”服务网络。要聚焦困境青少年生活需求,打造“暖心帮扶”品牌,建立“精准摸排—分类帮扶—跟踪服务”的全流程机制。各县市区要对辖区内困境青少年进行全面摸排,建立“一人一档”,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困境青少年,提供差异化帮扶服务: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要联合民政部门打造“孤儿关爱之家”品牌,提供生活照料、情感陪伴等服务;对困境家庭青少年,要打造“家庭暖心包”品牌,发放生活物资、学用品等。2025年,全市计划投入200万元用于“暖心帮扶”品牌建设,覆盖困境青少年8000人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1个“暖心帮扶”服务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3名、志愿者50名以上。比如,X街道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打造“社区暖心驿站”品牌,为辖区困境青少年提供临时托管、生活照料等服务,每周开放5天,每天服务不少于8小时;X县可联合爱心企业,打造“爱心物资超市”品牌,为困境青少年免费提供衣物、书籍、学用品等物资,2025年计划发放物资价值不少于50万元。
三是以学业资助为支撑,完善“助学成才”保障体系。要针对困境青少年学业需求,打造“助学成才”品牌,构建“学前资助—义务教育资助—高中及以上资助”的全学段资助体系。各县市区要整合财政资金、社会捐赠等资源,扩大助学覆盖面,提高资助标准。2025年,全市“助学成才”品牌计划资助困境青少年3000人以上,资助金额不少于250万元;其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困境学生,实现资助全覆盖;对高中及以上阶段困境学生,资助比例不低于80%。同时,要注重“助学”与“育人”相结合,联合学校、退休教师打造“学业辅导”子品牌,为困境学生提供免费课业辅导。比如,X县“阳光助学”品牌可增设“名师辅导课”项目,邀请退休教师每周开展2次线上或线下辅导;X区可打造“学长帮扶”品牌,组织优秀大学生与困境学生结对,提供学业指导和成长陪伴。,要建立助学效果跟踪机制,对受助学生的学业情况、成长情况进行定期跟踪,确保资助真正起到“助学成才”的作用。
四是以法治教育为保障,打造“法治护航”安全屏障。要针对青少年法治意识薄弱的问题,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打造“法治护航”品牌,开展多样化的法治教育活动。2025年,全市计划开展“法治进校园”“模拟法庭”“法治夏令营”等活动不少于500场,覆盖学校150所,受益青少年10万人次。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打造特色法治教育品牌:X县可依托本地法院,打造“少年法庭开放日”品牌,组织青少年参观法庭、观摩庭审;X街道可联合派出所,打造“社区法治小课堂”品牌,每月开展1次法治讲座,讲解交通安全、防欺凌、防诈骗等知识。同时,要针对青少年常见的违法犯罪问题,制作法治教育宣传手册、短视频等资料,2025年计划制作宣传资料不少于20种,发放5万份以上。,要建立“法治辅导员”制度,为每所中小学配备1名关工委法治辅导员,负责开展法治教育、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2025年实现中小学法治辅导员全覆盖。
五是以心理援助为重点,构建“心灵守护”服务体系。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困境家庭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打造“心灵守护”品牌,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情感陪伴等服务。2025年,全市计划建立“青少年心理服务中心”10个,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1个,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3-5名、志愿者100名以上;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不少于400场,覆盖青少年8万人次。各县市区要创新心理服务方式:X区“智慧关工”品牌可开发“心理测评”线上平台,为青少年提供免费心理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提供个性化心理服务;X县可打造“心理陪伴”品牌,组织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每周开展1次线上或线下陪伴活动。同时,要加强与卫健部门、专业心理机构的合作,引入专业资源,提升心理服务水平。2025年,计划邀请省级心理专家开展培训不少于10场,培训心理服务志愿者1000人次以上,确保心理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二)突出创新驱动,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特色
创新是品牌建设的生命力。我们要在理念、方式、机制等方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在全市审计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