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领衔督办协“聚焦‘四类企业’协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系列重点提案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四类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扎实做好重点提案督办各项工作,确保提案办理取得实效、惠及企业发展,为我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参加今天会议的有主要领导、协主要领导,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区县(市)分管负责同志、政协相关负责同志,部分重点提案承办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协委员代表、“四类企业”代表。刚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分别就全市“四类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重点提案办理初步方案作了汇报发言,X区政协就基层推动企业创新的实践经验作了交流发言,讲的都很好,既客观分析了现状,又提出了务实举措,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工作的重大意义
政协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形式,领衔督办重点提案,是重视政协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更是推动我市“四类企业”创新发展、破解科技创新瓶颈的关键举措。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领衔督办重点提案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
当前,国家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安徽省围绕“三地一区”建设目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 ……略…… 业’,协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系列重点提案,是协组织委员深入X区、X县、镇等多个区县(乡镇),走访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龙头企业)、X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专精特新企业)、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型中小企业)等120余家企业,召开座谈会30余场,广泛听取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基层干部意见建议后形成的,涵盖了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领衔督办这些重点提案,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协提案的民主监督作用,通过“提、办、督”三方联动,把企业的呼声、群众的期盼转化为的具体行动,让决策更接地气、更合民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我市落地见效。
二、聚焦核心任务,精准把握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工作的关键环节
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关键在于“办实”“办好”,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聚焦调研、协商、答复、转化四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提案办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以深入调研为基础,全面摸清“四类企业”创新现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要把深入调研作为提案办理的首要任务,组织相关部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组成联合调研组,分领域、分类型对全市“四类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调研,切实摸清企业创新发展的真实情况。一是明确调研范围,要实现“四类企业”全覆盖,既要走访集团、重工等龙头企业,也要深入街道、园区内的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既要调研企业的研发投入、专利数量、成果转化等“硬指标”,也要了解企业在人才引育、政策享受、融资贷款等方面的“软需求”。二是创新调研方式,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实地调研,避免“走过场”“听汇报”,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线上访谈、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广泛收集企业信息,确保调研数据真实、准确、全面。比如,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散的特点,可开发线上调研平台,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信息填报,预计可覆盖全市90%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针对龙头企业产业链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可开展产业链调研,了解其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创新情况,形成产业链创新图谱。三是强化问题梳理,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三张清单”。比如,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部分企业不了解创新补贴政策”问题,要明确责任单位为市科技局、市经信局,任务为开展政策宣讲活动;针对“研发人才短缺”问题,要明确责任单位为市人社局、市教育局,任务为制定人才引进专项计划。202x年,我市在调研县镇的新材料有限公司(骨干企业)时,发现该企业有一项核心技术需要与高校合作攻关,但找不到合适的合作院校,我们及时将这一问题纳入问题清单,协调市科技局对接大学材料学院,最终促成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预计投产后可新增产值2亿元。
(二)以广泛协商为路径,凝聚提案办理的多方共识
政协提案办理是一个多方互动的过程,要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协商,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开展专题协商,围绕提案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如何加大‘四类企业’研发投入补贴力度”“如何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等,召开专题协商会,邀请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承办单位负责人,与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比如,针对“研发投入补贴政策”,可邀请会计师事务所专家解读政策标准,邀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代表)分享享受补贴的经验,让承办单位更清楚企业需求,让企业更了解政策内容。二是开展对口协商,承办单位要与政协相关专委会建立对口联系机制,定期沟通提案办理进展情况,针对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商解决。比如,市经信局在办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相关提案时,要与协经济委员会保持密切沟通,共同研究制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确保计划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三是开展基层协商,组织政协委员深入X社区、X园区、企业开展基层协商,把协商会开在企业车间、项目现场,让企业负责人、技术工人直接参与协商,提出意见建议。202x年,我市在办理“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提案时,组织政协委员、银行代表、企业代表在园区召开基层协商会,企业代表反映“银行贷款审批周期长、抵押要求高”,银行代表解释“风险防控需要”,经过协商,最终达成“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简化贷款审批流程”的共识,目前已有5家银行推出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贷”产品,贷款审批周期由原来的15天缩短至7天,已为30家企业发放贷款1.2亿元。
(三)以规范答复为前提,明确提案办理的具体举措
提案答复是提案办理的重要环节,要坚持“规范、及时、准确”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格式进行答复,确保答复内容具体、措施可行、责任明确。一是规范答复程序,承办单位要在收到提案后3个月内完成答复工作,答复前要征求政协委员意见,答复后要及时将答复意见报送、协,并在网站公开(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除外)。答复意见要包括提案办理的进展情况、已采取的措施、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内容,避免“空话”“套话”。比如,市科技局在答复“加强‘四类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提案时,要明确说明“2025年计划新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家、工程研究中心15家,其中龙头企业占比30%、专精特新企业占比40%、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20%”,并列出具体的建设时间表和责任人。二是分类办理答复,针对提案中的不同建议,采取不同的办理方式:对能够立即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并答复;对需要一定时间解决的,要明确办理时限和阶段性目标;对因政策、资金等原因暂时无法解决的,要向政协委员说明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比如,针对“建立‘四类企业’创新人才专项编制”的建议,因涉及编制政策调整,短期内无法解决,承办单位要向政协委员说明“正在与省编办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预计2026年提出具体方案”。三是强化答复跟踪,承办单位要建立答复意见跟踪落实机制,定期检查答复意见的落实情况,确保承诺的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督办室要对答复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对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202x年,我市某承办单位在答复“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力度”提案时,承诺“202x年开展税收优惠政策专项宣讲活动10场”,但截至202x年10月仅开展了3场,督办室及时进行了督办,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在全市城市更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