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上级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全面分析当前全县经济运行形势,聚焦特色地域农业产业发展这一关键抓手,系统谋划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压奋进,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下面,结合近期调研和工作掌握情况,我讲四点意见。
一、客观研判、直面问题,全面掌握经济运行“基本盘”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全力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趋优、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1—8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X%;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特别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家,新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X个,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XX亿元,同比增长X%,成为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部分领域短板弱项依然突出,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一)既要肯定成绩,更要看清“进”的支撑 ……略…… 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收缩,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但“稳”的基础在巩固、“进”的动能在集聚,特别是国家对乡村振兴、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为我们发展地域特色产业提供了政策机遇。从县域实际看,我们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本底,森林覆盖率达X%,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超X%,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天然温室”;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已形成茶叶、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带,培育了一批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我县特色农业“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
二、聚焦主业、精准发力,全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提质效”
特色地域农业产业是我县的“金字招牌”,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我们要坚持“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发展路径,重点在“四个强化”上下功夫,力争到2025年底,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XX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以上。
(一)强化链条延伸,在“补链强链”中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是我县特色农业的“痛点”。要坚持“前端抓基地、中端抓加工、后端抓市场”,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服务”转型。一要做优生产端。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要求,新建高标准农田X万亩,改造提升特色产业基地XX个,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确保茶叶、高山蔬菜等主导品种优质率达X%以上。特别要在XX镇、XX乡等核心产区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园”,年内创建省级有机农产品认证基地X个,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二要做深加工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茶叶精制、蔬菜冻干、畜禽屠宰分割等加工企业,支持现有企业技改升级,年内新增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X家,推动初加工向精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延伸。例如,针对茶叶产业,要推动“春茶做名优茶、夏茶做大宗茶、秋茶做深加工”全利用,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提取物等产品,力争茶叶加工转化率提升至X%。三要做活市场端。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线上依托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培育“直播带货”带头人X名,年内实现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额XX亿元;线下对接大型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设立“XX特色农产品专柜”,年内签约销售渠道X个,确保特色农产品产销率稳定在X%以上。
(二)强化品牌打造,在“叫响名气”中提升产业附加值
品牌是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全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一要擦亮区域公用品牌。以“XX高山”“XX生态”为核心,制定特色农产品品牌使用标准和管理办法,整合现有品牌资源,年内完成“XX高山茶”“XX高山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通过举办“XX特色农业文化节”“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二要培育企业自主品牌。对新获得“中国名牌”“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给予XX万元奖励;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对获得金奖、优质奖的产品,分别给予XX万元、XX万元补贴,推动企业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转型。三要加强品牌宣传营销。利用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云推广”,制作“XX特色农产品”系列宣传片,在央视、省级卫视等平台投放广告;联合文旅部门推出“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美食打卡”精品线路,让品牌“走出田间、走进城市”。
(三)强化科技赋能,在“创新驱动”中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要坚持“需求导向、协同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实效。一要建强科研平台。与XX农业大学、XX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特色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攻关茶叶深加工、高山蔬菜抗逆栽培等技术难题,年内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XX项。二要培育新型主体。实施“头雁工程”,选拔X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赴高校进修;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年内新增县级以上示范社X家、示范家庭农场X家,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三要推广智慧农业。在XX镇、XX村等基础较好的区域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安装土壤墒情监测、气象预警、无人机植保等智能设备,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精准管理,降低生产成本X%以上。
(四)强化联农带农,在“利益共享”中提升产业惠民实效
发展特色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带动农民增收。要坚持“联农、带农、富民”导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一要推广“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明确保底收购价和市场溢价分成比例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市旅游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