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认真读了《朱子家训》,感触很深、收获很大,古今大凡能有建树者,无外乎都有非常好的家训家风,我们每名同志内心里都有自己的“鸿鹄志”,怎么放飞梦想,实现突破,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修身。正如儒家经典所提倡的“修身、齐家、_、平天下。”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朱子家训》感悟到得做人做事,希望对大家有所触动、有所思考。这篇课分四个章节——春夏秋冬。人生的四季正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的春夏秋冬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短短22字简练而不缺美感。“春”主要围绕“勤、俭、志”三个方面展开;“夏”主要围绕“学、思、友、善”四个方面进行铺诉;“秋”主要围绕“静、饶、廉”三个方面讲解;“冬”主要围绕“直、惠、容”进行铺陈。人生的季节何曾不是春夏秋冬。做人也要顺乎天道,回归本真。
一、春天播种
说到春天,眼前自然呈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诗人笔下的妙笔乾坤。比如杜甫《春夜喜雨》写“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杜牧《江南春》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古人总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漫漫人生而言,我们正处青年,正处在人生的春天,春天是充满朝气的气节,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那我们在做人做事上到底该播种什么?
关键词1:“勤”。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庭院),要内外整洁。”意思是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清扫院落,把室内外打扫干净整洁。“黎明即起”这一句话是写起居有常,即坚持早起,养成习惯。古人讲勤俭治家,治家首先讲的是勤字,落实到具体事情上就是要早起。(鲁迅在桌上刻“早”字)。曾国藩《习劳而神钦》曰:“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才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意思是说:勤劳发奋就会导致健康长寿,骄奢淫逸则易患疾病过早夭折;勤奋的人因练就了才干得到社会的重用,骄奢淫逸就会百无聊赖庸碌无 ……略…… 呢。”反面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石崇以奢侈浪费来向人夸耀,终于因此而死在刑场上。
启示: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的大罪。好品德都由节俭而来,原因有二:一是如果节俭就会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物欲所奴役,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庭;二是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生。因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走向盗窃他人财物等。
关键词3:“志”。诸葛亮家训《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无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小流矣。”译文为: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猜忌和吝啬,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都说:“无志之人立常志,有志之人长立志。”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志向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主席《七绝.改诗赠父亲》表达他年少时的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里讲一个关于年轻人志向的小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名人就薛勤。有一天,他到陈蕃家做客,薛勤一边与陈蕃寒暄,一边随意走进陈蕃书房。一看室内杂乱,龌龊不堪。屋子里书扔的到处都是,墙角挂满蜘蛛网,连空气也显得污浊。便问,年轻人,屋子这么乱,为何不打扫呢?陈蕃满不在乎的说:“大丈夫的事业要干得轰轰烈烈,哪有心思来打扫一间小小的书房呢?”薛勤想:此人年少却立有大志,可连自己的书房都不打扫,怎样去打扫天下?于是对他说:“年轻人,你很有大丈夫的气概,但你连书房都不打扫,又怎能去扫天下呢。”年轻人大多都志向高远,都想做大事,这本身是件好事。诸葛亮也说,年轻人就应当“志存高远!”然而,就是因为志向高远,所以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不想做小事,也不想做好小事。认为小事不值得自己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做,可偏偏大事又做不好。
启示: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名人、伟人,大多时候都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因此,我们在立大志同时,更应当立好小志。这里所说的“小志”,指很小很小的目标,就是大家能够做到的事情,凡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点一滴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从一点一滴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整体素质,从一点一滴中可以看到一个人未来的生活模样。因此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即便是再微小也要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去对待和处理。在一件小事上能够做到合情合理、尽善尽美,那么在做大事的时候,这种平时优点才会自然而然体现出来,才会得到人家认可和赏识。
二、夏天耕耘
描写夏天的佳句也很多,天气燥热,“夏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午睡倦醒,“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荷叶甜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夜行妙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天是农忙时节,春天播种,夏天耕耘,耕耘是什么?既要除杂草,也要常松土;既要施肥料,也要长打药。耕耘的好,耕耘的到位,庄稼才能长得好。
关键词1:“学”。《朱子家训》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意思是说:也许你眼中觉得自己子孙非常愚笨,但是作为他们长辈你不可能不要求他们去仔细品读儒家经典著作。这个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儒家经典共13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四书五经”。“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为宋朝大儒朱熹编定。五经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为孔子修订。“四书五经”几乎是传统中国人必读经典,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处事态度、立身标准,甚至风俗习惯。读这些经典,能让人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寻到通向人生光明的道路,开启除迷去惑的智慧。书是指儒家经典以外的子、史、百家诗文、小说等。我的理解是:“读经增长人的智慧,读书增长人的知识。”“把人比作一颗树,经是根,书是叶,读经才能根深,读书才能叶茂。”
启示:开卷有益,如今有疑问就搜度娘,上谷歌,的确我们获取知识途径便捷了,好像什么东西都能查到,但这些增长的只是知识,而不是智慧。知识不能丰富我们的学问,但人生很多关键的抉择还是需要智慧思考才能准确作出。古人书智慧来自经,大家要想开启自己的智慧,要回归本源多读“四书五经”,去感悟人生,去解开困惑,去通达事业。
关键词2:“虑”。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是说:如果没有长远打算,那么眼前就一定会有麻烦。这句古老的话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却忘记了为之而奋斗的远景期待。
启发我们: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做任何事情始终保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当你顺风顺水时也考虑不顺的时候该怎么办;当你如日中天时要考虑可能太阳下山时该怎么办;当你有钱时要考虑到没钱的时候该怎么办?当你健康幸福时要考虑到遇到疾病和不幸该怎么办?积德、虚心、低调、友善、乐观可以帮你避免和度过难关。
关键词3:“友”。孔子教人要亲近益友,远离损友。什么是益友,什么是损友?《论语》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有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是告诉人们如何判断一个朋友是对自己有益的朋友,还是对自己有损害的朋友。益友有三个特点:一是“友直”,“直”是正直,跟正直的人在一起做朋友,那你就得益了,你的心也正直;二是“友谅”,“谅”是宽恕、原谅,善于宽恕别人,有恕道;谅,也有的批注里当信字讲,即有信义的朋友;三是“友多闻”,“多闻”是博学多闻,有学问。正直的,心地宽广有信义的,博学多闻的朋友,跟他们相处就会得到很大的益处。同样的,损友也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便辟”。意思就是看起来很恭敬,很客气,善于周旋,很会察言观色,很会奉承巴结的这类人,但是他的心不正直,是一种弯曲的心,这是损友。第二是“善柔”,就是善于献媚。他跟人在一起让人觉得他非常柔和,他很会讨好人,很会讲一些花言巧语来蒙骗人,让人听得很舒服,但实则无意。第三是“便佞”。“佞”主要是讲言辞很善巧,很会说话,但往往言过其实。这一类的朋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