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总结当前社区工作者培训进展,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培训任务,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区政府分管领导、各街道(镇)分管负责同志、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社区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社区工作者代表。刚才,X街道、X社区分别作了培训工作汇报发言,讲得很具体、很到位,提出的思路和举措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区社区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社区工作者培训的重要意义
社区工作者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到社区治理效能和民生服务质量。从基层治理大局看,当前我区正处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承担着政策落实、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多 ……略…… 程体系。一是在基础理论方面,要围绕《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基础》等核心教材,邀请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市资深社工师组成讲师团,系统讲解社会工作价值观、伦理准则和专业方法。去年我区在社区试点中,通过20课时的理论授课,使学员对社会工作理念的认知合格率从%提升至X%。二是在专业技能方面,要突出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设置矛盾调解、危机干预、社区规划等实操课程。例如,针对社区常见的物业纠纷问题,可设计“业主-物业-社区”三方协商模拟场景,让学员掌握沟通技巧和法律依据,今年在街道培训中,此类课程使学员的纠纷处理能力测试平均分提高了分。三是在政策法规方面,要重点解读《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法规文件,结合我区项便民服务政策,编制《社区工作政策手册》,确保工作者政策知晓率达到%以上。
(二)创新培训实施模式,提升学习转化效能
1.推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线上依托区智慧社区平台,搭建“社工云课堂”,上传历年考试真题、名师授课视频等学习资源G,设置每日打卡、章节测试等功能,今年一季度已有名学员完成线上学习课时,测试通过率达X%。线下采取集中面授与分组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在个街道设置培训分中心,每个培训周期安排天集中授课,辅以次小组讨论。如社区工作组在研讨中提出的“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需求调研方法”,已被纳入全区培训案例库。
2.强化“理论+实践”双向联动。建立“培训基地+实践岗位”的实训机制,在医院、学校等单位设立个社会工作实训点,组织学员参与老年人个案管理、青少年成长小组等实际工作。街道学员在实训中协助养老院开展的“认知症老人关爱计划”,累计服务人次,相关案例获市社会工作优秀案例奖。同时,推行“双导师”制度,为每位学员配备理论导师和实务导师,理论导师由高校教师担任,实务导师由持证社工师担任,今年已选派名导师结对指导名学员,学员的实践报告优秀率达%。
3.建立“考核+激励”闭环机制。培训结束后,组织模拟考试和实务能力测评,模拟考试题型参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标准,设置单选题道、多选题道、案例分析题道,去年模拟考试平均分达分,较培训前提高分。对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学员,给予元/人的一次性奖励,并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定中优先考虑。社区工作者(用代替)通过考试后,月薪酬提高元,带动该社区今年参考率达X%,较去年增长X个百分点。
(三)强化培训资源保障,构建长效支持体系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年区财政计划投入培训专项资金万元,较去年增长%,其中万元用于课程开发和师资聘请,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万元用于学员奖励。例如,为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我区斥资万元引入“社会工作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可模拟社区突发事件处置、家庭矛盾调解等类场景,目前已在街道试运行,学员的实操能力测试平均分提升X%。
2.整合多方培训力量。成立由区民政局、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门组成的培训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培训资源。联合职业学院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定制班,今年首批招收名社区工作者,实行“半工半读”学制,学费由区财政补贴X%。同时,邀请市社会工作协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如公益组织开发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课程,已在个社区推广,帮助培育社区志愿服务队X支。
3.完善培训评估机制。建立“学员评价+督导评估+效果追踪”的三维评估体系,学员对课程满意度需达到X%以上,否则重新调整课程内容。区民政局每季度组织督导团队,通过查阅培训记录、走访学员社区等方式进行评估,今年一季度督导发现类问题,已整改项。同时,对培训后的社区工作者开展为期个月的效果追踪,通过居民满意度调查、工作绩效对比等方式,评估培训实效。社区追踪数据显示,参训工作者的居民服务响应速度提升%,问题解决率提升%。
三、强化组织实施,确保培训任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