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总结我区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强化工作举措,推动全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_机制保障。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区直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各街道(镇)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机构编制工作业务骨干等。刚才,X部门、X街道(镇)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是维护制度权威的必然要求
机构编制管理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管理工作,具有极强的政治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年来,党中央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机构编制工作划定了红线、明确了底线。就我区而言,过去一年,我们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法规制度,通过开 ……略…… 筑牢事前预防预警防线
在事前预防预警方面,我们始终坚持教育先行、制度保障、技术支撑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培训上,我们将开展预防教育纳入各单位机构编制年度报告,把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和纪律规定列入党校主体班次,实现了对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培训的全覆盖。同时,我们积极创新教育形式,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机构编制微课堂”、“以案说法”专栏,目前已发布31期,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和政策解读,让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在流程管理上,我们依托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编制和中层职数使用核准”线上平台,实现了编制使用的全流程线上管理和实时监控。该平台运行以来,共对X次信息调整维护不到位的情况进行了及时提醒督促,有效提高了编制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抓协同配合,构建事中联动联查机制
为了形成监督检查的强大合力,我们积极加强部门协作和内部联动。在部门协作方面,我们与组织、巡察、审计等部门建立了紧密的联动机制,围绕机构编制工作的关键环节,制定了详细的检查台账。该台账包含5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14项被巡察单位提供的佐证材料,为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依据。通过联合检查,我们对15个部门单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并纠正了一批机构编制违规问题。在内部联动方面,我们建立了重点围绕机构编制文件执行、履职成效等11个方面的专项检查事项清单,开展了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核心职能履行试点评估等重点工作,实现了“综合评一次”,避免了重复检查给基层带来的负担,提高了监督检查的效率和质量。
(三)抓台账管理,强化事后问题整改落实
台账管理是推动问题整改落实的重要抓手。在机构沿革台账建设上,我们对全区各单位的机构设立、规格调整、职责调整等信息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汇总,先后3轮将台账信息与系统数据对照,确保了机构沿革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建立健全问题监测台账,我们将日常监督、跟踪问效、选人用人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类进行登记造册,实行销号管理。截至目前,已累计整改各类问题个,整改完成率达到%。在领导职数台账管理方面,我们会同组织部门建立健全了全区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为科学合理配备领导干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正视存在问题,清醒认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短板不足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部分单位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大局意识和纪律意识。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机构编制工作只是简单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没有将其与单位的职能履行和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业务工作、轻机构编制管理的现象,对机构编制法规制度的学习不够深入,执行不够严格。个别单位甚至为了满足局部利益,擅自突破编制限额,违规增设机构、调整职责,给全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我们建立了一些监督检查机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部门协作方面,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及时、充分,沟通协调不够顺畅,导致监督检查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重复性。在内部监督方面,监督力量相对薄弱,监督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对机构编制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同时,监督检查结果的运用不够充分,对违规问题的处理力度不够大,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三)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机构编制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目前,我区机构编制工作队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部分单位的机构编制工作人员为兼职,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工作。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一些工作人员对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够熟悉,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处理问题不当等情况,影响了机构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强化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