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保障“菜篮子”稳定供应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成效,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推动我市蔬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确保“菜篮子”量足价稳、群众受益、农民增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主要领导,全市蔬菜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加工企业代表,以及相关科研院所专家。刚才,X县农业农村局、X合作社、X企业代表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成绩实事求是,谈问题精准深刻,提建议切实可行,我都表示赞同,希望大家相互学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发展成效,坚定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信心
(一)种植规模稳步增长,产量效益实现双提升
今年以来,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一季度蔬菜种植面积达9.25万亩,同比增长2.2%,总产量17.26万吨,同比增长4.0%,增速高于全省3.8%的平均水平。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既得益于适宜的气候条件,更离不开政策引导和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目前,全市已形成多层次、规模化的种植格局,种植 ……略…… 管我市蔬菜产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科技应用水平仍相对较低。在种植环节,部分农户仍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对新型种植技术、智能设备的应用较少。全市蔬菜种植机械化率仅为45%,与发达地区70%以上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蔬菜播种、采收等环节,机械化程度更低,导致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在品种选育方面,我市自主培育的优质蔬菜品种较少,大部分种子依赖外地引进,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种植农户的比例仅为1:800,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对技术服务的需求,制约了蔬菜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二)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短板,品牌影响力需进一步提升
虽然我市培育了一批“两品一标”农产品,但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仍存在漏洞。部分种植户对农药、化肥的使用缺乏科学指导,存在过量使用的现象,导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风险增加。全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尚不完善,检测设备陈旧、检测人员不足,难以实现对蔬菜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在品牌建设上,部分品牌存在宣传推广不足、市场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仅限于本地市场,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影响力。与寿光蔬菜、兰州百合等全国知名品牌相比,我市蔬菜品牌的市场份额较小,品牌溢价能力较弱,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三)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抗风险能力有待加强
我市蔬菜产业在产业链条上仍存在薄弱环节。在加工环节,大部分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深加工产品,蔬菜加工转化率仅为30%,远低于全国45%的平均水平。在流通环节,冷链物流设施不足,全市冷藏保鲜库总容量仅为5万吨,无法满足蔬菜储存和运输需求,导致蔬菜在流通环节损耗率高达15%-20%。,蔬菜产业受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而我市的防灾减灾体系和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遭遇极端天气或市场价格暴跌,将给菜农和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三、明确重点任务,全面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科技赋能,激活产业链创新动能
一是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蔬菜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围绕蔬菜品种选育、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力争每年培育2-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蔬菜品种。二是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设备,在全市建设5个蔬菜种植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栽培等技术,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加大对蔬菜生产机械化的扶持力度,对购买蔬菜播种机、采收机等设备的农户和企业给予30%-50%的补贴,力争到2026年全市蔬菜种植机械化率提高到60%以上。三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业科技人才振兴计划”,每年引进10-20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开展基层农技人员轮训,每年培训农技人员500人次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坚守质量底线,筑牢产业链发展基石
一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建立投入品追溯制度,从源头上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建设,在各县(区)新建3-5个标准化检测实验室,配备先进检测设备,充实检测人员队伍,实现对蔬菜生产、流通环节的全覆盖检测。二是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建立蔬菜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对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和个人实行“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完善蔬菜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标准规范,在全市创建10个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引导农户和企业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确保蔬菜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三)坚定品牌引领,拓展产业链价值空间
一是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制定蔬菜品牌发展规划,重点培育5-8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蔬菜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利用电视、网络、展会等平台,开展品牌宣传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会,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大型展会不少于10场次。二是加强品牌保护,建立品牌农产品防伪追溯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品牌形象和市场秩序。三是推动品牌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蔬菜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举办蔬菜文化节、采摘节等活动,提升品牌附加值和综合效益。通过品牌引领,力争到2025年全市蔬菜品牌产品销售额占比提高到50%以上。
(四)筑牢防灾减灾屏障,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一是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蔬菜种植基地水利设施、温室大棚等的改造升级力度,提高基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