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城乡低保及特困供养标准调整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困难群众保障工作成效,部署202x年城乡低保及特困供养标准调整工作,进一步织密民生保障网,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X县(市、区)分管领导及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刚才,X县民政局、X区财政局负责同志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分析透彻、措施有力,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保障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困难群众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标准调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的以来,高度重视困难群众保障工作,_多次强调“要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从全国来看,截至202x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比20xx年增长72%和94%,特 ……略…… 发的案件同比下降18%。区在落实提标政策后,通过“低保+临时救助”组合措施,帮助镇X村20户困难家庭解决了冬季取暖问题,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此次提标后,市、县财政每月将增加民生保障资金约80万元,全年新增近960万元,这些资金直接注入困难群众家庭,不仅能拉动消费需求,还能增强社会凝聚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每一分保障资金都是“稳定器”和“暖心剂”,必须以更精准的措施、更高效的服务,把和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二、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保障标准调整落地见效
(一)精准落实提标政策,确保应保尽保
一是建立“全覆盖”排查机制。以此次提标为契机,开展全市困难群众大排查,重点关注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贫家庭等_,确保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例如,县可借鉴区“大数据+入户核查”模式,通过民政、医保、残联等部门数据比对,精准识别困难群众,去年该模式已新增保障对象500余人。二是规范审批流程。优化低保和特困供养申请、审核、审批程序,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将审批时限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如X市通过线上平台办理申请,使群众少跑腿3次以上。三是动态调整保障对象。建立季度复核制度,对家庭收入发生变化的对象及时调整保障金额,对脱贫致富的对象有序退出保障,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去年,我市通过动态调整退出保障对象800余人,新增1200余人,保障精准度显著提高。
(二)强化资金管理使用,提高保障效能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财政在年初预算中已安排1000万元作为困难群众保障专项资金,此次提标后,要求各县(市、区)财政按比例配套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如区去年财政配套资金达300万元,占全市配套资金的15%,保障了提标工作顺利实施。二是规范资金拨付流程。建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实行“县财政直达乡镇、乡镇直达个人账户”的拨付机制,减少中间环节,确保资金3个工作日内直达群众账户。X县通过该机制,使低保金发放及时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98%。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开展保障资金专项审计,重点检查资金是否挪用、截留、克扣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去年,我市审计发现并整改资金管理问题12个,追回资金50余万元,确保了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三)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优化救助质量
一是完善分类救助机制。根据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实施“基本保障+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的组合式救助。例如,对特困供养中的全护理人员,除发放供养金外,还提供每月200元的护理补贴,县去年为100名全护理人员发放补贴24万元,有效改善了他们的护理条件。二是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困难群众保障服务规范》,统一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如市建立“一站式”救助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申请办理等“一条龙”服务,去年接待群众咨询5000余人次,办理救助业务3000余件。三是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按每万名保障对象配备5名专职工作人员的标准,充实基层救助队伍,今年计划为各X县(市、区)新增救助工作人员100名。X区通过招聘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救助工作,使基层服务效率提升30%,群众投诉率下降50%。
三、强化组织保障,凝聚困难群众保障工作合力
(一)压实工作责任,构建协同机制
一是建立“市级统筹、县级主责、乡镇落实”的工作体系。市民政局牵头制定提标工作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如要求各县(市、区)在202x年12月底前完成所有保障对象的信息更新和资金补发;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政策,如财政局负责资金保障,人社局负责就业帮扶。二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将困难群众保障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权重不低于10%,对工作突出的县(市、区)给予资金奖励,去年县因保障工作成效显著,获得市级奖励资金50万元。三是建立定期调度机制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