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乡村治理与产业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推广县村在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中的创新经验,分析当前全区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压实责任,推动全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筑牢根基。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领导,各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各村(社区)组织代表。刚才,X镇、村负责同志作了汇报发言,详细介绍了村在“白天值班+夜间办公”模式、矛盾纠纷化解、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内容详实、亮点突出,讲得都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单位认真学借鉴,确保各项经验做法落地见效。下面,结合全区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乡村治理与产业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践行初心使命、夯实基层基础的必然要求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直接关系到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村常住人口约人,过去由于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村部白天冷 ……略…… 频事项,配套推出“委托代办”“上门服务”等举措。这种“错时服务”模式使服务覆盖率从%提升至X%,群众办事满意度达X%。建议全区各村(社区)参照这一模式,结合实际制定“弹性服务时间表”,重点解决“上班族”“农忙户”办事不便问题,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全区X%的村建立错时服务机制。
2.优化队伍结构增强治理能力
村通过“老中青”搭配优化干部队伍:组织村干部参加法律、农业等培训场次,培养退役军人、大学生后备干部名,返聘名老村干部参与调解。这种结构使村干部既能掌握政策法规,又熟悉村情民意,在处理宅基地纠纷、产业发展等复杂问题时,决策正确率提升X%。我区应建立“区—镇—村”三级培训体系,每年组织村“两委”成员轮训次,重点提升产业培育、矛盾调解等实操能力,2025年前实现每村至少有名懂法律、懂技术的“多面手”干部。
(二)聚焦矛盾化解,架起群关系“连心桥梁”
1.构建多元调解体系提升化解质效
村建立“支部引领+法律顾问+乡贤参与”的调解机制,202x年通过该机制化解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问题起。如处理村民网络诈骗咨询事件时,村干部联合派出所民警现场普及反诈知识,避免群众损失万余元。建议全区推广“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建设,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建立“首问负责—分级调解—跟踪回访”流程,力争2025年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达%以上,量同比下降X%。
2.创新沟通方式增强群众信任
村干部坚持“用百姓语言办百姓事”,在调解中既讲法律政策,又顾乡土人情。例如在处理李某赔偿纠纷时,通过“拉家常”式沟通了解双方难处,最终促成王某自愿降低赔偿金额%。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法,使村民对村干部信任度提升个百分点。全区干部应学这种沟通技巧,建立“村民议事会”“田间板凳会”等平台,每月至少开展次入户走访,倾听群众诉求,让治理更具“烟火气”。
(三)激活产业动能,打造乡村振兴“强劲引擎”
1.盘活资源要素培育特色产业
村协同镇盘活闲置土地亩,引进竹业等企业,形成竹制品加工、笋产品生产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达万元。同时建设“群众活动场馆”,通过“公共服务+商业出租”模式年增收万元。全区应开展闲置资源“大清查”,建立土地、厂房等资源台账份,重点引进与本地资源匹配的企业,2025年前每个镇至少培育个年产值超万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2.创新利益联结实现共同富裕
村在引进企业时明确“土地租金+就业岗位+分红”三重收益机制,村民除每亩土地年租金元外,在企业务工日均收入达元,村集体通过厂房出租年增收万元。即将建设的美食街项目,更将采用“镇村共建+乡贤入股”模式,预计带动家农户参与经营。全区应推广这种“村企共建”模式,在招商引资中设置“带动就业”“村财增收”硬性指标,2025年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家企业与村集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乡村治理与产业振兴落地见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协同推进格局
1.完善_压实层级责任
成立由、区长任双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各镇(街道)要成立相应机构,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季度至少次入村调研指导。建立“区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责任制,将村等先进经验的推广纳入包联干部考核指标,对工作滞后的镇(街道)在全区通报,确保责任落实“无死角”。
2.建立考核评价倒逼工作落实
制定《乡村治理与产业振兴考核办法》,设置“服务覆盖率”“矛盾化解率”“村财增长率”等项核心指标,实行“季度督查+年度考核”。对考核前名的村(社区)给予万元奖励,对连续两年考核后名的村(社区)组织予以调整。2025年起,将乡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